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标要求】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推恩令的提出者;根据材料,再认推恩令。
2.写出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提出者。
3.写出汉武帝加强经济控制的措施;识别“五铢钱”。
4.记住汉初的和亲政策;写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决定性战役;写出两位著名将领的名字。
水平二:
1.根据材料,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分析汉初中央所面临的问题,概括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探究汉武帝加强经济控制的原因。
4.根据材料,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根据材料,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大帝)
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政治
1.多媒体展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提出问题: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能够得出:
(1)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2)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推恩令)
2.自主学习58页,找出推恩令的提出者、含义
(1)提出:主父偃
(2)含义: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多媒体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推恩令的妙处和作用
4.刺史制度
目标导学二:思想
1.多媒体展示材料,思考: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2.自主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内容
(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合作探究(一)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
(1)秦始皇:对敢于批评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2)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城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目标导学三:经济
1.阅读教材59页,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概括: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概括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2)盐铁官营制度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目标导学四:军事
1.教师讲述,西汉初年对匈奴奉行和亲政策
2.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展示材料,说说你心中的汉武帝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四、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