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写出东汉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据材料,探究“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2.再认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及导致的后果。
3.写出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根据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特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举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识读历史年表。
2.根据材料,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分析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从东汉的兴衰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教学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盛衰(出示幻灯片)
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速读P64页“光武中兴”内容。回答:
光武初年,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其措施具有什么特征?
3.呈现材料:东汉集市画像砖和弋射收获画像砖
从这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光武帝后期农业和经济状况如何?
4.提问:汉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阅读教材,回答。
①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 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
(2)材料分析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四、课堂小结
①学生回顾简述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②幻灯片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
) 一、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25年 洛阳
2.光武中兴的措施
东汉的兴衰 3.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二、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三、黄巾起义
1. 184年 张角
2. 有准备、有组织
【教学反思】
第1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