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说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2.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和主要经过的地区;再认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物产;识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写出西域都护、设置时间及意义;识别班超、甘英、班勇的主要事迹。
水平二:
1.根据材料,分析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2.联系“一带一路”建设,阐述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
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张骞出使西域
(1)呈现西域图,提问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并完成表格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
呈现材料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
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呈现《张骞出使西域图》和《丝绸之路图》
通过两幅图比较下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距离,张骞通西域对丝绸之路有何作用呢?
创设情境如下:
同学 a 扮演西汉丝绸之路中的商人
同学 b 扮演西汉本土商人
同学 c 扮演西域商人
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挑选垄断,欢迎度高的物品
(4)在当时丝绸之路有何意义呢?今天又有何意义呢?
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管理权限,意义。
①公元前60年;②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③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
1. 学生回顾简述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幻灯片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背景、经过 、意义
丝绸之路 路线 、意义
对西域的管理 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教学反思】
第1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