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写出东晋建立者和都城;画出从三国到东晋朝代更迭示意图。
2.按顺序写出南朝政权名称和都城;画出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记住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记住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水平二:
1.根据材料,探究祖逖北伐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对比不同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探究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东晋兴亡、南朝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一首怀念“江南”词,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是在哪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吗?
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三、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城头变幻大王旗——江南政权的更替
1. 东晋的兴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材料: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师:根据材料概括东晋政权的特点:
生:“王与马,共天下”,门阀士族政治。
2.祖逖北伐
材料 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卒于雍丘。——《晋书·祖狄传》
师:根据材料,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朝廷对北伐将领 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使北伐缺少后援
3.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材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入寻常百姓家。 —— 刘禹锡《乌衣巷》
4.南朝的政治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
5.南朝宋的情况: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轻,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6.衰落: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第二篇章 : 天时地利总相宜——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师:展示问题:西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大致)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材料西晋后期人口迁徙(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宋书》
生: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材料 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各尽其方,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
生:统治者的重视
第三篇章 : 稻花乡里绘丰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师:、提出问题: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据图片展示成果。
生:农 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商业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师:展示对比两则材料,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变化?
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值列传》
材料 天下无事(战争),时和(和平)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丰富),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生:西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发展。
生:结合图片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指出西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师:以史为鉴: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时间 统治
二、南朝的政治: 王朝 政治表现:前期(宋)后期(梁)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表现
【教学反思】
第1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