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下)八年级《历史》单元监测题(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该选项代号写在答题框的对应题号下,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公布,长春“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入选。与“一汽”建成投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A.港珠澳大桥 B.青藏铁路 C.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汽车 D.天问一号
3.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5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
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4.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轻工业 C.纺织业 D.畜牧业
5.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丹江口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 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6.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私合营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B.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9.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0.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建立合作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现政企分开
11.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铁人”王进喜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2.扎根兰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躬尽,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3.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将右表中的信息归纳到一个主题中,这个主题应该是
主题:
时间 事件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属于这—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①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③成功发射第—颗人造卫星地球④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③④ B.1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10分)
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4分)
(3)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3分)
、
三、问答题(10分)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6分)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2分)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分)
探究创新题(12分,17、18小题任选做一题)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巩固新政权。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出现过一定的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6分)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2分)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3)材料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危害是什么?(2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18、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1分)
【成就瞩目】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1分)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1分)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2分)
【重大失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2分)
(5)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1分)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2分)
2021-2022学年(下)八年级《历史》单元监测题(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A A B B A D C A A B B C
二、材料解析题
15.(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3分)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一条即可)(3分)
三、问答题
16.政治上: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上:完成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6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或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等。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探究题
17.(1).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等。(6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2分) (4).认识: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
18. (1)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1分)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2) 武汉长江大桥。(1分)东北工业基地。(1分) (3)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 (4)“大跃进”运动。(1分)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 (5)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分)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