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1 10: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
1.概述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说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意义
学习目标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结束了剑桥大学的学习后,以学者的身份跟随“贝格尔号”舰航行,参加了对他一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环球考察。
达尔文的“贝格尔号”考察路线
太平洋
印度洋
亚洲
欧洲
非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州
大西洋
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一)、提出:19世纪中期(1859年)
——《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医生迈尔)
过度繁殖
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中心内容:
(二)自然选择学说的
生存条件
动力
基础
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2.讨论:(1)地雀喙变成了哪些类型?都取食什么样的食物?
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改变与什么有关?
(2)在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设想一下,如果地雀不改变取食的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探究:
【探究目的】: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探究指导】: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65- 66
有关地雀进化的材料(共同完成导学案,二、合作学习部分)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
环境条件的改变(食物类型的不同)
3、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地雀的变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种。
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的变异被逐渐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就由此演变新物种。
——生物进化的内因(自然选择的基础)
实例1: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取食果实
取食昆虫
取食仙人掌
取食种子
取食昆虫
喙凿状
喙不变
喙尖而长
喙粗而尖
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改变与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
变异是不定向的。
4、适者生存
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的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出现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生物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定向的)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实例: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存斗争
长颈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现代长颈鹿
(变异)
现代长颈鹿
个体差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试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桦尺蛾种群存在着黑色和灰色两种变异个体,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是适者,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淘汰,这样,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桦尺蛾在污染区黑化的现象。
二、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论
分子进化中性论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 ——被称为“20世纪最惊
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海口虫化石—— 将脊椎动物起源的地质年代推前到
寒武纪早期,被赞誉为“人类重塑
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小结
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1、提出:1859年《物种起源》
2、中心内容: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论、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 、海口虫化石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