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知识目标: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学情: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在动物与人的关系调查中,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讨论等几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无脊椎动物(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与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播放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学生活动: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种分类方法:
1、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椎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按运动方式分: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与肯定,然后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引导:生物圈中生物到底怎么分呢?看来分类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同,那么科学家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邀请学生: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设计思想让学生根据一定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现科学分类方法,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无脊椎和脊椎动物的认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吸引抓住学生。
三、探究展示
教师活动:课前老师已经带领各小组长,选取不同生境的土壤,对土壤中的各种土壤动物进行分类,来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通过观察、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把写出的实验报告与大家交流,汇报探究结果。
学生活动:发言人展示小组自拍的各种不同土壤中发现的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探究结果:
活动得出结论:
(1)动物生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2)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活动:点评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
设计思想采用“课堂—校外—课堂”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接触新识
教师活动: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大多个体较小,结构简单,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占动物种数的95%以上。根据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类群,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类群: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1、出示六组图片:
(1)腔肠动物:褐水螅、细指海葵、红珊瑚。
(2)扁形动物:三角涡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
(3)线形动物:人蛆虫、班氏吸虫、猪带绦虫。
(4)环节动物:蚯蚓、蚂蟥、沙蚕
(5)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6)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组图片,分别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
2、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1)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空腔,有口无肛门(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2)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组织、器官、系统有分化。(生活在海水、淡水、潮湿的土壤中)。
(3)线形动物身体大多呈细长的圆柱形,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生活在水中、陆地)。
(5)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生活在水中、陆地)。
(6)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生活在水中、陆地和空中)。
活动设计思想: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思维训练
教师活动:我们以螯虾为例,来看看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播放螯虾的形态及在水中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螯虾身体的头胸部和腹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功能?
(2)螯虾有哪几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方式分别与螯虾的哪些器官有关?
3、小组讨论总结:爬行用步足,游泳用游泳足。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虾有什么种类?虾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设计思想观察螯虾,教师提供题目,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每组带一个瓶装的小活鲫鱼。
有脊椎动物(第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有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有脊椎动物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与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考眼力。请集中注意力看即将闪过的图片。第一次注意观看,第二次播放完后迅速在纸上记下你看到的动物名称,第三次放过后补记漏记的,如实记载。写的时候不要念出声,以免影响到别人。你记下了几种动物?这些图片中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那么它们属于哪一大类群?
师: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鱼纲、两栖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
播放视频:A、水中自由生活的鱼。B、电影:《未来水世界》中的片段,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游。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真的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水中生活吗?
学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看一看鱼是怎样在水中生活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看:(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么样?这样的体型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
摸:(4)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想:鲫鱼有哪些特点适于它水中自由生活?
2、然后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并予以总结:
(1)鲫鱼的身体梭形,侧扁,减小水的阻力。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1个,臀鳍1个,尾鳍1个。
(3)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手摸鱼的体表很滑,有粘液和鳞片,减小水的阻力
学生由以上的结果得出,鲫鱼适于水中自由生活的特点有:体色:背部灰黑、腹部白色。体形:梭形。体表:粘滑。体侧:侧线。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鳔。
3、鱼类特点: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4、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然后讨论:
(1)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有什么特点?
两栖类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爬行类特点: 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
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鸟类特点: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前肢变成翼
体表被羽毛
体温恒定
鸟类产的卵一般较大,具有坚硬的卵壳
哺乳类特点:全身被毛
体温恒定
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
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兽
大脑发达,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2)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大约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
(3)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
(4)鸟类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我国鸟类有多少种?我们如何参加爱鸟周活动?
(5)哺乳动物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6)各类动物的特点、代表动物及数量。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而动物更是人类丰富精神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
四、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的珍稀动物概况
珍稀动物保护
五、小结
六、练习
练习
1、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与鸟类空中飞翔相适应的身体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体表被覆羽毛 D、体温恒定
3、“美人鱼”的字名叫儒艮,是由于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就像人类的哺乳,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两栖类 D、哺乳动物
4、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外骨骼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B、鲫鱼身体呈梭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C、蚯蚓和沙蚕都是具有许多体节的环节动物
D、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5、如图展示四种动物,下列哪个特征可以放在阴影部分中?( )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有脊柱 D、胎生、哺乳
答案:1-5 DDD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