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 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原子的构成 课件(5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知识回顾
1.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
4.用分子和原子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一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③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①原子是实心球体;
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汤姆森的西瓜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汤姆森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像一个西瓜;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象西瓜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电子
正电荷
有关原子的假设之二:
卢瑟福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①α粒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 α粒子的质量和体积比金原子小的多。)
原子
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但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
这个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
一、原子的构成
原 子
核外
电子
原子核
质 子
中 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带正电)
(不带电)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1.不同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无中子
原子
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 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吗?
4.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联系?
原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碳-12 6 6 6
碳-13 6 7 6
碳-14 6 8 6
1.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同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
金属、稀有气体和大多数非金属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 粒子
金原子
碳原子
氦原子
1.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质子、电子
C. 质子、中子、电子 D. 质子、中子
2.锂电池可做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B
B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D、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
粒子构成
C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
(3)不带电的粒子有:
(4)带正电的粒子有:
(5)带负电的粒子有:
(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中子
质子
电子
电子
二、原子质量的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kg)
氢 1.67*10-27
氧 2.657*10-26
碳 1.993*10-26
铁 9.288*10-26
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使用极不方便。
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
2、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它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与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Ar)=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观察下表,你有何发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核内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氧 8 8 16
钠 11 12 23
碳-12 6 6 12
碳-13 6 7 13
碳-14 6 8 14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该原子
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C
1 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D、相对原子质量是质子数加中子数
3.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
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2.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m/12n B mn/12 C 12n/m D m/n
C
C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5.填表: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H 1 0
Mg 12 24
Fe 26 56
114
175
114
1
12
26
30
1
1
12
12
26
三、原子中的电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照 、 的。
能量
分层排布
2
6
+8
原子核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
电子层
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2
9
+11
2
2
7
+11
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钠原子里有11个质子
氦(He)
氖(Ne)
氩(Ar)
【稳定结构】像Ne、Ar原子这样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叫8电子稳定结构。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子也是稳定结构。(如: He)。
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
原子都有形成稳定结构的趋势。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电子
比较稳定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
不稳定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的能力 原子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
原子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
不稳定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稳定性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一般<4
易失去电子
一般≥4
易得到电子
活泼
等于8
(He为2)
稳定
结构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稳定
1.如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它的说法
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2.右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D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C
1.“嫦蛾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的氦-3资源,He-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图中x为( )
A.1 B. 2 C. 3 D. 4
+2
x
B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10
2
8
2
8
7
+17
2
2
8
+12
1
2
8
+11
A
B
C
D
A
3. (多选)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
A.
D.
C.
B.
4.这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共有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容易 电子,该元素是 元素。
15
3
8
5
CD
P
得到
+11
2
8
1
+17
2
8
7
钠原子
氯原子
+11
2
8
1
+11
2
8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17
2
8
7
+17
2
8
8
Na
Na
+
Cl
Cl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二 离子的形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3
2
8

+13
2
8
Al
Al
3+
+16
2
8
6
+16
2
8
8
s
s
2-
1.离子的分类
(1)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例:Na+ Cl- Mg2+ Al3+   
1、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3、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
【注意】
(2)离子符号的含义
Al
3+
每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一个铝离子
练一练:说出2Mg2+中 各数字的含义
Na
Na+
失去
1个电子
Mg
失去
2个电子
Mg2+
Al
失去
3个电子
Al3+
阳离子
金属原子 阳离子
失去电子
原子结构
离子结构
钠原子
钠离子
镁原子
镁离子
铝原子
铝离子
核电荷数不变,电子数减少电子层数减少1层
Cl
S
P
得到
1个电子
8
Cl -
得到
2个电子
8
S2-
得到
3个电子
P3-
8
原子
阴离子
原子结构
离子结构
氯原子
氯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磷原子
磷离子
非金属原子 阴离子
得到电子
核电荷数不变,电子数增加,电子层数不变。
分子 原子 离子
相同点
区别
联系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不显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不显电性。
对外显电性
用离子符号表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再分成原子;
小结: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特点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温故而知新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层有 个电子(氦有 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少于
失去


多于
得到


8
2
1.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
A.一定失去电子 B.质子数一定改变
C.电子层一定变化 D.得失电子都可能
D
2.下列关于镁原子和镁离子叙述正确的(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都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它们都是电中性的微粒
D.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C
( )
+11
2
8
+8
2
6
+12
2
8
+8
2
8
A
B
C
D
D
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x
2
8
则该粒子是
( )
A.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一定是阳离子
C.一定是阴离子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D
6.练一练:属于阳离子的有(   )
   属于阴离子的有( ) 
    属于原子的有 (    )
   为不稳定结构的有  (   )
A B C D
F
B CG
ADE
A
2
8
8
+18
2
8
8
+19
2
8
8
+16
E F G
+13
2
8
3
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则此元素﹙ ﹚
A: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一定是金属元素
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D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个质子,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_____个电子,它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离子。              
2
6
8
+16
16
3
6
得到

3.说出下列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和右上角数字的含义。
2H+ 2Mg2+ 2Cl-
(1)2个氢离子;
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2)2个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2个氯离子;
一个氯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某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_____,名称是______,符号是____,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l3+
10
铝离子
2
8
+13
16
8
S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m= ,n= , x= 。
该粒子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
2
6.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该原子的符号是____。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X值为___,符号是____。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X值为___,符号是____。
10
Ne
12
Mg2+
8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