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1 12: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二化学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已知HCN(aq)+NaOH(aq)===NaCN(aq)+H2O(l) ΔH=-12.1 kJ·mol-1,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1 mol 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
A. +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69.4 kJ·mol-1
2. 对下列化工生产认识正确的是(  )
A. 制备硫酸: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能量
B. 侯德榜制碱: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消石灰,可以循环利用NH3
C. 合成氨:采用500 ℃的高温,有利于增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D. 合成氯化氢:通入H2的量略大于Cl2,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
3. 微型锂碘电池可用于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2Li-2e-===2Li+ B. 负极反应:I2+2e-===2I-
C. 总反应是:2Li+I2===2LiI D. 金属锂作正极
4.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CO(g)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
B. 已知Ba2+与结合生成BaSO4时放热。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7.3 kJ·mol-1,则含1 mol H2SO4和1 mol Ba(OH)2的稀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1
C. 反应热ΔH全部是正值
D. 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5. 某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达到平衡状态时,如果升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则K值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SO3(g)NO2(g)+SO2(g) ΔH>0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气体颜色加深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增大
6. 25 ℃时,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溶液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溶液均匀混合后,溶液的pH=7,已知b=6a,VaA. a可能等于1 B. a一定大于2 C. a一定小于2 D.a一定等于2
7.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反应过程中,只有C—H键发生断裂
C. 状态①②之间的能量差即该反应的焓变 D. 合适的催化剂可有效降低活化能
8. 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  )
A. 571.6 kJ·mol-1,2 221.5 kJ·mol-1 B. 241.3 kJ·mol-1,2 013.8 kJ·mol-1
C. 285.8 kJ·mol-1,2 013.8 kJ·mol-1 D. 285.8 kJ·mol-1,2 221.5 kJ·mol-1
9.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和滴定实验中指示剂不宜加入过多,通常控制量在1~2 mL
B. 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
C. 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
D. 中和滴定实验中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
10. 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sp(Ag2S)=10-29.2
B. 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CuS)减小
C. 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v(沉淀)>v(溶解)
D. 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11. 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加大X的投入量 C. 加催化剂 D. 增大体积
12. 已知某温度下,MnCO3、MnS的溶度积分别为2.0×10-11、5.0×10-14。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锰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锰的溶解度
B. 碳酸锰转化成硫化锰的离子方程式为MnCO3(s)+S2-(aq)MnS(s)+CO(aq)
C. 碳酸锰转化成硫化锰的平衡常数K=2.5×10-3
D. 在含相同浓度的CO、S2-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锰溶液,先产生MnS沉淀
13.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在温度不变时,溶液中(  )
A. 增大 B. c(H+)减小
C. c(H+)与c(OH-)的乘积增大 D. c(OH-)增大
14. 下列反应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N2+O22NO
②Fe+H2SO4===FeSO4+H2↑
③2NH3N2+3H2
④2SO2+O22SO3
A. 只有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OH-,如想减小NH的浓度,而增大OH-的浓度,采取措施有效的是(  )
A. 通入HCl B. 加入NH4Cl固体
C. 加入少量FeCl3 D. 加入少量NaOH
16. 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K值一定增大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B(g)的浓度,K值增大
C.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K值不变
D. K值不会随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g)+I2(g)2HI(g),平衡后减压,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不变
B. H2(g)+I2(g)2HI(g),平衡后加压,平衡不移动,气体颜色不变
C. 2NO2(g)N2O4(g),平衡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D. 2NO2(g)N2O4(g),平衡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18. 下列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其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CO(g)===2C(s)+O2(g) B. 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 (NH4)2CO3(s)===NH4HCO3(s)+NH3(g)
19. 常温下,在所得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浓度均为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 c(OH-)=c(H+)
B. 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NH)>c(Cl-)>c(H+)>c(OH-)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
20. 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 M点处的溶液中c(NH)=c(Cl-)=c(H+)=c(OH-)
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
21. 下列指定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H2O===CO+H3O+
B. Ba(OH)2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
C. 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D. 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S2-+2H2O===H2S+2OH-
22. 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C.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单位中“mol-1”指每摩尔反应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23. 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极为负极
B.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 电子流向:由a经外电路流向b
D. 该传感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将变大
24. 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离子种类最多的是(  )
A. Na2S B. Na3PO4 C. Na2CO3 D. AlCl3
25. 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Ca2+(aq)+2OH-(aq),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s)减少的是(  )
A. Na2S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使工业化人工固氮成为现实。
(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________。
A.使用铁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使反应混合物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2)已知工业合成氨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
①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N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t2、t4、t7时刻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t2________、t4________、t7________。
②温度为t ℃时,将2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此时放出热量46.1 kJ,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7. 已知:CH3COOH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a=;CH3COO-+H2OCH3COOH+OH-达到水解平衡时,水解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h=(式中各粒子浓度均为平衡时浓度)。
(1)对于任意弱电解质来讲,其电离平衡常数Ka、对应离子的水解常数Kh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其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____________。
(2)由于CH3COOH的电离程度很小,计算时可将CH3COOH的平衡浓度看成是CH3COOH溶液的浓度,则c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__________(不为0)。
(3)现用某未知浓度(设为c′)的CH3COOH溶液及其他仪器、药品,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需测定的数据有(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实验时的温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____________(填一种实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c′。
(4)已知常温下CN-的水解常数Kh=1.61×10-5。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显______(填“酸”“碱”或“中”)性,c(CN-)______________(填“>”“<”或“=”)c(HCN)。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常温下①在0.01 mol·L-1 HCl溶液中,c(OH-)=________,c(H+)=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
②在0.01 mol·L-1 NaOH溶液中,c(OH-)=________,c(H+)=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
③在0.01 mol·L-1 NaCl溶液中,c(OH-)=________,c(H+)=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
29. 草酸又名乙二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测定某草酸晶体(组成为H2C2O4·nH2O)中H2C2O4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①取ω g草酸晶体配成250 mL溶液;②取25.00 mL所配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在锥形瓶底部垫一张白纸,用浓度为0.1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滴定时,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①中为配制准确浓度的草酸溶液,所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含砝码)、烧杯、药匙、250 mL容量瓶和________、________。
(3)在锥形瓶底部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管应选用________式滴定管(填“酸”或“碱”),判断滴定结束的标准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次滴定所用KMnO4溶液体积平均为20.00 mL,则实验测得所配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草酸晶体中H2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再用草酸溶液润洗,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0.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1)实验一:甲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①用电极反应解释实验a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实验b中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K3[Fe(CN)6]具有氧化性。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b的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乙小组同学向如图中所示装置的容器a、b中分别加入30 mL 3.5% 的NaCl溶液,闭合K,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加热容器a,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分别取容器a、b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容器a中溶液所在的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容器b中溶液所在的试管中无变化,容器b中铁片作__________极。
②加热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丙小组同学向如图所示装置的容器a、b中各加入30 mL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则实验Ⅱ的容器b中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2. A 3. C 4. A 5. C 6. C 7D 8. D 9. B 10. D 11. C 12. C 13. A 14. D 15. D 16. C 17. D 18. A 19. D 20. D 21. C 22. D 23. D 24. B 25. B
26. (1)A、C (2)①增大N2或H2的浓度 加入催化剂 降温 ②4.0 moL-2·L2
27. (1)Ka·Kh=Kw 越大 (2) mol·L-1
(3)溶液的pH 酸碱中和滴定 (4)碱 < c(Na+)>c(CN-)>c(OH-)>c(H+)
28. 10-12 0.01 10-12 10-12 0.01 10-12 10-12 10-12 10-7 10-7 10-7 10-7
29. (1)H2C2O4 (2)胶头滴管 玻璃棒 (3)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准确判定滴定终点 (4)酸 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5)0.2 ×100% 偏大
30. (1)①O2+2H2O+4e-===4OH- ②K++Fe2++[Fe(CN)6]3-===KFe[Fe(CN)6]↓ ③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的Fe2+的检验 (2)①正 ②温度升高,Fe的还原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 (3)Fe-2e-===Fe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