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教学案例
课题 审美自律一
学习 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重点 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难点 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学 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主要以讨论和启发方式为主
教学 课时 1课时
教具 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教学 流程 活动记录 复备栏
1.导入:学生黑板展示:永和九年 要求:每人写两种字迹:1工整练字2平常字迹 引入行书 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拓展:天下第二、三行书赏析 常识回顾:楷书四家、宋四家等
5.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赏析(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
8.自主探究:比较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②表现方式。
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
④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 ⑤ 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诗、书、画、印四结合)。
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
11.活动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文人画美术作品,尝试从创作手法、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创作绘画。 12.展示活动及学生互评、自评、师评等。 13.总结。
教后反思
说明:ZX-10、11、13代表为:高一、高二、高三;HX代表的是化学学科,每一个学科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正文5号标准字体。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由备课组长统一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