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1)(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2 20: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灵的慰藉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宗教流行的时期,宗教 对美术的影响。
2、了解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音乐图片。大家想下这与什么有关?播放音乐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音乐
学生回答:宗教
教师总结:佛教(大悲咒)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佛教艺术
2、新授
A、学生阅读课文26页,了解一下佛教的产生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回答:
(1) 佛教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公元前6-5世纪)
(2) 诞生于什么地方?(古印度)
(3)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两汉时期)
(4) 对中国美术有什么影响?(出现了大量的以佛教信仰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出现了大量的石窟的新建,石窟是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是一种独特的寺庙形式。通常是以壁画和雕塑进行装饰。
(5)佛教艺术的 形式(造像、壁画、建筑寺观)
(6)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艺术是什么?(敦煌莫高窟)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敦煌莫高窟。
B、观看影片《永远的丝绸之路1》
教师提问: 从视频我们了解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规模大不大是不是?
我们从一组数字可以证明。敦煌莫高窟南北1680多米,共735个洞窟
南石窟群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尊壁画45 000多平方米
北石窟群243个北窟群只是供僧人居住、修行,利埋的场所。几乎没有壁画和彩塑,洞窟里只有供修行者朝拜、瞻仰的佛像。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彩塑
教师总结;有慈眉善 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莫高窟不仅有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
我们再看一下壁画
教师总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 的臂挎花蓝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再看一段视频,看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观 看影片《永远的丝绸之路2》
我们通过视频了解到:早期北魏南方的秀骨传入雕塑
中期:隋唐出现群像,唐代把女性的美融入到菩萨像中,把男性的阳刚之气融入到天王力士中。
唐代:手法更加引人入胜,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面貌特征不再是异族人的轮廓。这种风格被认为来自于一个叫吴道子的画家
D、 吴道子介绍:1、杜甫称之为画圣
2、苏东坡:诗至杜子美,文至韩 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 吴道子,盛唐时期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画出的线条如同微风吹拂的飘带,磊落飘逸,婉转起伏,被誉为“吴带当风”。
拓展:敦煌石窟艺术为什么会如此繁荣?
得益于丝绸之路,融合西域文化和敦煌当地的儒家文化。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