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基础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
xiāo qiǎn kān wù fán suǒ zhì pǔ piān zhāng mǒu rén
shù shuō yīng xióng 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dí kòu
二、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凯旋(kǎi) 日寇(kòu) 姓鲁(nǔ) 岂有此理(qǐ)
B.斩首(zhǎn) 恶煞(shà) 比喻(yù) 书籍(jí)
C.上瘾(yǐn) 报偿(chánɡ)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委屈(wěi) 磁石(chí) 借鉴(jiàn) 称(chēng)重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的思路总是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B.这幅画上的小鸭栩栩如生,我似乎听见了它扑翅膀的声音。
C.小明不耻下问,遇到问题总是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
D.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诗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三、填空题
1、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无(____)呻(____) 流(____)溢(____)
如(____)似(____) (____)(____)吞枣
(____)心(____)血 牵(____)挂(____)
不言(____)(____) 别(____)心(____)
兴(____)盛(____)
1.这部小说是他的(____)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好的。
2.环保的问题在现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____)的。
3.“(____)”的意思是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4.读书就像品茶一样,(____)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2、 日积月累。
(1)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怎样读书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告诉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3)《论语》中说要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莎士比亚说:“________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四、 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 共2小题 )
1、 课内阅读。
我的“长生果”(节选)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长生果”的原意指_______,在选文中指_______。画线句把______比作“长生果”,意思是________
a.读书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b.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延续的源泉。
【2】用波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讲“我”少年时代的读书感受。
B. 讲读书的好处。
C. 讲“我”读书的收获。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2)第二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写出了作者郊游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____)
【5】想一想,填一填。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__________,书还是__________。
2、 基础阅读训练
爱书如命的人
鲁迅是个爱书如命的人。在他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鲁迅小时候酷爱读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本有趣的书深深吸引着鲁迅,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可把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虽然不识字,但她探亲回来时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接过纸包打开书看了起来。后来,鲁迅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他的“压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而是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鲁迅获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是与他抄书的爱好密切相关的。
鲁迅特别爱护书籍。每次买书回来,他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今天,鲁迅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修书的。鲁迅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但是归还时,如果看到书面上有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书再被还回来。
鲁迅从小养成的爱书如命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没有一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是破散的。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与短文开头画“﹏﹏﹏”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文章按照_______的结构,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短文第2自然段主要是通过( ),说明鲁迅从小酷爱读书的。
A.对比 B.列举事例 C.作比较 D.讲道理
【5】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向鲁迅先生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1、 口语交际。
在学校举办的“校园情景剧”活动中,四年级三班的同学虽然也在紧张地排练,但是却没有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班级活动的指导老师,你应该怎样去安慰班级的同学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注意人物身份和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阅读下边的“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这次活动时间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 4月6日—20日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B. 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 4月22日—23日在图书馆一楼大门口举行“图书漂流”活动区现场漂流。
D. 这次活动从4月6日开始,到4月23日结束。
【2】下列不属于捐赠范围类的书籍是( )。
A. 科普知识类书籍
B. 古诗词类书籍
C. 教材
D. 故事类书籍
【3】怎样获得捐赠纪念卡一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4月6日至4月23日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
B. 在4月6日至4月23日向图书馆捐赠图书
C. 无论什么时候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
D. 在4月23日之后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
【4】宣传图片上“注意”事项里的两项,有一项有语病,请你找出来,改一改。
(改病句) 第______点是病句,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设问 F.反问
1.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___)
2.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___)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___)
4.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_ __)
5.当着这么多部下,一个大将军怎么能给跪我一个老太婆? (___)
答案与解析
一、消遣 刊物 烦琐 质朴 篇章 某人
述说 英雄 厌烦 荒唐 辛酸 敌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遣、烦琐、酸、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A“姓鲁”读音有误,应读作“姓鲁(lǔ)”。
B读音正确。
C“酵母”读音有误,应读作“酵(jiào)母”。
D“磁石”读音有误,应读作“磁(cí)石”。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学生首先需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A项中,“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本题用来形容“思路”,使用恰当。
B项中,“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这句话是说画上的小鸭像活的一样,词语使用恰当。
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本句是说小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问题,不能用“不耻下问”一词,因此本题词语使用错误。
D项中,“囫囵吞枣”意思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本句是说他只是把诗背下来,但对诗的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词语使用恰当。
因此本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三、1、病 吟 光 彩 饥 渴 囫 囵 呕 沥 肠 肚 而 喻 出 裁 亡 衰 呕心沥血 不言而喻 别出心裁 囫囵吞枣
解析:
2、心到 眼到 口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籍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只要背得准、记得牢作答就比较简单。根据题中所给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心到、眼到、口到”,该句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整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2.本题考查对《论语》中名言的识记与理解。根据题中所给内容提示可知,横线处应填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本题考查对《论语》中名言的识记与理解。根据题中所给内容提示可知,横线处应填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4.本题考查对所学古诗的背诵与默写。根据题中所给内容提示可知,横线处应填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问这河渠里的水怎么那么清澈 ,因为有水不停的从源头流下来。
5.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只要背得准、记得牢作答就比较简单。根据题中所给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填写“书籍”,这句话告诉我们书是精神的营养品,我们应该多读书。
四、为了避免暴露,难道他们没有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吗? 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下泪,那只能说他是个糊涂虫。 气象台发布了消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五、1、【1】 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 具有丰富营养的书籍 书 b
【2】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3】A
【4】 × ×
【5】 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
2、【1】 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 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2】①鲁迅从小养成的爱书如命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3】 总一分一总 酷爱读书 爱好抄书 特别爱护书籍 爱书如命
【4】B
【5】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藏书就是证明。
【6】我虽然也喜欢读书,却不怎么爱惜书。今后我也要做-一个不但爱读书,而且爱惜书的人。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察词语的解释,这类题首先可以运用串字成句的方法或拆分组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下文运用语境联系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梦寐以求:意思是指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文章中指鲁迅期盼着拥有一本《山海经》
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受益匪浅、获益不浅、受益不浅。说明获得的益处很多。 文章中指鲁迅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2】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中找出照应的句子。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从“鲁迅是个爱书如命的人。在他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来看可以体现书对鲁迅的重要性,所以相照应的句子应为: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3】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来看一个是总起鲁迅爱书如命,一个是总结书在鲁迅的生命中是财富。文章内容中分别从酷爱读书、爱抄书、爱护书进行了分写来突出鲁迅爱书如命。所以属于总分总的结构。
【4】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
第二段从内容上看主要写了鲁迅得知《山海经》、盼望《山海经》、长妈妈买来《山海经》写出了鲁迅从小酷爱读书。所以属于运用举例子来体现。
【5】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
这类题首先要先从字面进行表层义的分析,然后结合内容与主旨分析其深层含义。
从“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没有一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是破散的。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可以看出鲁迅对书的爱护,但是从文章来进行分析,写出了鲁迅爱书如命,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内心及精神上因为有这些书的陪伴是非常富有的。
【6】
本题属于探究题,答这类题要仔细审查题干从中筛选重要信息。如:
我虽然爱读书,但是不爱惜书,对书总是一时兴起,没有认真阅读过。今后我也要做-一个不但爱读书,而且爱惜书的人并且也要学习鲁迅仔细品读书的习惯。
六、1、同学们,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吸取教训,下一次我们一定可以拿到一等奖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能力。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面对同学们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沮丧心情,想出安慰的话,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示例:同学们,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吸取教训,下一次我们一定可以拿到一等奖的。
2、【1】D
【2】C
【3】A
【4】 1 捐赠图书要求:非教材、非辅助类用书、无不良内容。
【5】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七、B E A 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