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基础练习(3)
一、选择题
1.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少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下列四个实验中,目的为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重力大小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
③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
④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多次测量
A.①②⑧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灯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3.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4.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5.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
A.瞳孔 B.视网膜 C.晶状体 D.大脑
6.如图为某正方体中心位于主光轴2倍焦距处,所经凸透镜成像后,成像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9.如图所示,在杯中A处有一发光点,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向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至CD处时,光斑仍在B处
B.水面至CD处时,光斑移至B处的上方
C.水面至EF处时,光斑仍在B处
D.水面至EF处时,光斑移至B的上方
10.科学研究常用很多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这属于模型法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两个相同的蜡烛,这用了等效替代法
C.研究种子萌发条件时,用了控制变量法
D.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真空铃的实验,用了转换法
11.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12.如图所示凸透镜,F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在下列a、b、c、d、e、f、g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和物体在a点成像规律相同
B.a点和b点相比,b点处成正立的较大的虚像
C.物体在c、d、e、g点时能够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物体沿主光轴从g点向c点匀速运动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
13.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A.竖直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承接光线,显示光路
B.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可探究反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C.若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D.该实验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原因是错把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当成反射角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等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二、探究题
1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同学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3)为了把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小勇要将另一支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当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他便开始记录,这将使像距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王刚同学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是虚像;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要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王刚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17.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的中心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回答问题:
(1)为了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
(2)若此时,小欢的手指尖不小心触碰到了凸透镜,在光屏上将看到____(选填字母)。
A.指尖的像
B.指尖的影子
C.烛焰完整的像
D.烛焰不完整的像
(3)小欢把蜡烛移动到“40cm”处,他移动光屏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如果能得到请说明像的性质特征,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__。
三、填空题
18.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甲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
(1)测得焦距小于10厘米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_____。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毫米,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9.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____________米。月球上的两块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________,才能把地球射来的激光偏折180°,沿原方向反射回去。科学家是否可以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测地月之间的距离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20.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远处物体在正常人眼球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u)与眼球折光系统焦距(f)的关系为__________。下图为物体在某人眼球内的成像情况,则此人所患的眼睛疾病为__________。
22.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先把凸透镜紧贴书上的字。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吗?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有什么变化?________;当继续远离时,还能看到字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
(1)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__ ;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 。
24.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 作用的 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
25.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D
6.B
7.A
8.B
9.C
10.D
11.A
12.B
13.B
14.A
15.刻度尺 透过 大
16.虚 大小完全相同 刻度尺 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
17.粗糙 C 小欢把蜡烛移动到“40cm”处,他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因为此时蜡烛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该点时物体不成像
18.(1)乙 乙 (2)丙 (3)大于 发散
19.(1) 3.84×108 ; (2) 90° ; (3)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0.虚 不变
21.u>2f 近视眼
22.不是 逐渐变大 能
23.①④ ②③⑤ ③④ ②⑤
24.前方 发散 凹 缩小
25.(1)缩小 (2)倒立 (3)正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