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共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共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1 14:03:06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B.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C.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D.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2.小文和同学去电影院观看《长津湖》,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下决心一定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刻苦学习。在影院里,他们还感受到许多物理知识,如“影院的墙面有很多小孔”,以下物体与“影院墙面的小孔”有相同作用的是(  )
①天坛公园圜丘
②大会议室挂窗帘铺设地毯
③呼叫远处的人时,手在嘴上呈喇叭形
④居民区多植树种草坪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 D.只有③④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4.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组织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很远处能听到歌声,是因为歌声(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独特 D.声速大
5.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降低噪声的音调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6.小明正在家里练习吹笛子,下列有关笛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子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吹笛子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吹笛子时,手按压不同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7.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论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2.5赫兹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可以听到
9.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高 B.次声波的响度大 C.次声波的速度大 D.超声波的速度大
10.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
11.甲乙两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分别为:甲声音强弱的等级为90dB,频率为200Hz;乙声音强弱的等级为70dB,频率为300Hz,甲、乙相比(  )
A.甲声音音调较高 B.乙声音响度较大
C.甲发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 D.乙发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多
12.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二、填空题
13.将敲响的音叉靠近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_______而产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汽车上安装的消音器是从控制 ___________环节控制噪声。
14.某些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甲昆虫的翅膀在半分钟振动了15000次,乙昆虫的翅膀1分钟内振动了18000次,则人听到的___________ 昆虫音调低(选填“甲”或“乙”),这说明___________ 越高,音调越高。
15.吹奏长笛、箫等乐器时,______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长的空气柱产生的音调______。
16.如图是甲乙丙丁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色和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_。
17.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说明_____能够传声。
18.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蝴蝶在1分钟内能振翅360次,则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根据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耳是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9.通常,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由______传播到人耳的: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歌唱演员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蝙蝠靠超声波捕捉昆虫,这是利用了声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生活中:不准工地夜间施工对应的控制噪声措施是:______;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______(均选填上面序号)。
三、实验题
20.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厚度相同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填“好”或“差”)。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隔声是属于在_______减弱噪声。
21.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其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做,则图乙左边的音叉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振动,这是由于 ______。
22.有四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的玻璃量筒,其中a、b等高、等横截面积;b、c等高,b的横截面积小于c;c与d不等高,但横截面积相同。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某同学根据听音调的高低猜想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频率可能与:①空气柱的长短有关;②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③水柱的长短有关。
(1)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c、d口上吹气,使空气柱振动发声,这是在探究猜想______;结果发现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相同。
(2)若要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应选量筒______(填字母代号),若选择的量筒是b、c,则探究的是猜想______
(3)要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液体材料的关系,应该如何操作: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B
7.B
8.B
9.A
10.C
11.D
12.C
13.振动 不相同 噪声产生
14.乙 频率
15.空气柱 音调 低
16.甲、丙 甲、乙、丁
17.振动 空气
18.6Hz 不能
19.空气 音色 响度 信息 ① ②
20.小 好 海绵 传播过程中
2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2.③ a、b 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B.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C.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2.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噪音检测仪 B.道路的隔音板
C.摩托车消声器 D.防噪声耳罩
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信息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人们听不见是因为振动频率太低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4.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  )
A.增强声音的响度 B.减弱声波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降低声波的传播速度
5.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等。其中“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  )
A.响度 B.音色 C.振幅 D.频率
6.医学上有一种超声波,它可以从不同方位射向人体内的肿瘤,在极短时间内聚集60℃左右的高温,将肿瘤细胞“烧死”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传递信息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7.继万家丽高架桥、湘府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红旗路高架主线也于近日贯通,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架桥两侧一般会建3m高的隔音屏(如图),可以降噪3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贝是用来表示噪声响度大小的单位
B.深夜高架上汽车内播放的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来说不是噪声
C.采用隔音屏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8.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
9.当喇叭里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的女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王菲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0.“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响度大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
1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3.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乐音的波形,乙和丙是噪声的波形 B.甲的频率小于乙和丙
C.三者的音色相同 D.三者的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256Hz的A音叉和频率为512Hz的B音叉中,______(选填“A”或“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15.将敲响的音叉靠近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_______而产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汽车上安装的消音器是从控制 ___________环节控制噪声。
1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拧松后抽出木芯,用刀片修齐整,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_产生的;用不同的力吹“柳笛”,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粗细或长短不同的“柳笛”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能听出此声音与钢琴声音不同是用___________来分辨的(最后三空填声音的特征)。
17.连云区环保部门在噪声较大的国展中心附近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______(填“具有”、“不具有”)降低所有路段噪声的作用,我市也把控制噪声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中控制噪声。
18.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在不断的向外抽气直到抽成真空的过程中(如图),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______,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此现象说明了______,最后无论怎么抽气还能听到闹钟的微弱滴答声,这是______的缘故。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
19.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低的是______发出的,响度大的是______发出的。
20.2021年9月1日,在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上,航天员聂海胜在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笛子演奏。笛子声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我们通过声音的______分辨出是笛子声。演奏过程中聂海胜通过手指按压笛身不同位置的小孔来改变笛声的______,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表演时,离电视机越远的地方,笛子声的______越小。(后三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1.同学们学习了声现象相关知识后,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如图2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
三、实验题
22.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___的关系。
23.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24.探究声音传播条件。如图所示,电铃通电后在玻璃罩内正在响铃,通过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电铃的声音逐渐___________,直至听不见。若将空气逐渐送回玻璃罩内,则恢复正常。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在此实验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D
6.C
7.A
8.B
9.C
10.C
11.D
12.D
13.D
14.振动 B
15.振动 不相同 噪声产生
16.振动 响度 音调 音色
17.不具有 传播过程
18.不断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内还有少量空气 大
19.二胡 笛子
20.振动 音色 音调 响度
21.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丙、乙、甲、丁
22.振动 转换法 不能 频率
23.振动 空气 变小 不能 响度 音调
24.变小 真空 科学推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年春晚出现如图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观众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音调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低
2.继万家丽高架桥、湘府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红旗路高架主线也于近日贯通,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架桥两侧一般会建3m高的隔音屏(如图),可以降噪3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贝是用来表示噪声响度大小的单位
B.深夜高架上汽车内播放的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来说不是噪声
C.采用隔音屏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3.请同学堵住你的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脸上、后脑的头骨和牙齿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与你的实验相符的是(  )
A.抵在后脑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它离耳朵最近,传声效果好
B.抵在脸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人脸最敏感,传声效果好
C.抵在牙齿上时听到的声音最大,因为牙齿直接与骨相连,骨传导效果好
D.抵在哪里听到的声音都一样,传声效果一样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5.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  )
A.255m B.510m C.340m D.680m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5oC)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幅较小
D.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员能在飞船中与地面人员通话,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上课铃响意味着上课,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喇叭发音时,放在喇叭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就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9.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10.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11.下列有关声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少噪音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
13.医院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
14.(1)“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诗中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美景,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 _____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 _____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______,这钟声是通过 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听到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_____来辨别的。
15.隆隆雷声预示大雨将临,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所以可能诱发雪崩。
16.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声波产生,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 _____声波,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这是利用 _____定位原理。
17.环保部门常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显示的数值是55.0 _____(选填“dB”或“Hz”)。
18.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通过听声音的变化判断瓶里的水是否快加满,因为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多,声音的音调会逐渐______。
19.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 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________。
三、实验题
20.如图所示,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
(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将棉线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比棉线传声性能_______(“更好”或“更差”)。
(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经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和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的关系,可得出结论:琴弦越___音调越高。
21.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______。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
(2)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______的关系;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 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2.如图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音叉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3)加大敲击的力度,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根据发生的现象,你由此可得出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塑料小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A
6.A
7.A
8.C
9.A
10.C
11.C
12.振动 响度 音调
13.能量 信息
14.运动 静止 振动 空气 音色
15.信息 能量
16.次 超 回声
17.dB
18.变高/升高
19.超声波 3000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固体 更好 a c 琴弦粗细 细
2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快 音色 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横截面积 a和c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2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振幅 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章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C调1(do)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面关于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大致相同,音色不同
B.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大致相同,响度不同
C.甲、乙、丙发出声音的响度、音色大致相同,音调不同
D.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2.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
3.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km/s
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5.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喇叭发音时,放在喇叭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就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
6.人们在挑选西瓜时,往往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通过听声音是清晰还是沉闷来判断瓜是否熟了,此方法实质是在比较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7.沈阳市民期待已久的南北快速干道北段高架快速路也已通车。今后从小北关街路口开车走高架桥到北三环朱尔屯立交仅需15分钟,如图所示,该路段建有沈阳首个全包隔音屏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屏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来减弱噪声的
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信息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人们听不见是因为振动频率太低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0.医学上有一种超声波,它可以从不同方位射向人体内的肿瘤,在极短时间内聚集60℃左右的高温,将肿瘤细胞“烧死”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传递信息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响度大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
12.如图所示,先轻轻地敲击音叉,然后用力敲击音叉,先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声波传播的快慢
13.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最高的是图甲
C.甲、乙、丙三幅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甲
D.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相同的是图乙和图丙的
二、填空题
14.连云区环保部门在噪声较大的国展中心附近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______(填“具有”、“不具有”)降低所有路段噪声的作用,我市也把控制噪声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中控制噪声。
15.三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等量的水,如图所示,水位由高到低,用筷子敲击它们发出响声,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瓶子发出声音音调最低;若放下筷子,改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也能由于 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且 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
16.刺耳难听、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的声音称为______;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声音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播。
17.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低的是______发出的,响度大的是______发出的。
18.如图,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电铃的铃声将会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增大。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结论:______。
19.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每次出海总有鲨鱼群尾随,专家发现原因之一是航母战斗群的军舰行驶过程中,为了工作安全和高效都会打开声呐,而军舰发出的声呐可以引起鲨鱼的共鸣,因为它们把军舰当成了同类。军舰的声呐使用的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______防治噪声。
20.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亚洲象迁移时象群之间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 _____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 _____。
21.在某次音乐节上,中外音乐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小提琴、钢琴、架子鼓等乐器合奏中国传统名曲《十面埋伏》,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_____不同。(选填声音的特性)
22.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地村长通过广播“硬核喊话”走红网络。村长们以长辈和大家长的口气骂人,被骂的人还觉得挺亲切挺感动。村长喊话的声音通过______传递到村民耳中,根据声音的______可以判断是村长在说话。
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 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 ___________。再用大力拨动钢尺,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发现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就越大。该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该实验结论是_________。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了与该实验结论有关以外,还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2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______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______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______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______不同;
(3)保持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仍然不同,声音的此特性是______,由声源的______和结构等因素决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C
7.B
8.C
9.C
10.C
11.D
12.B
13.C
14.不具有 传播过程
15.甲 空气柱 甲
16.噪声 振动 波
17.二胡 笛子
18.真空不能传声
19.超声波 人耳处
20.次声波 信息
21.音色
22.空气 音色
23.小 低 响度
24.放大作用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远近
25.振幅 响度 频率/快慢 音调 音色 材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