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3、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四、教学难点
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板和纸笔。
七、学生准备:
一种或多种笔、白纸、小镜子。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代生活中,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已经成为当下我们向朋友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当在你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这样一张自拍照,你觉得她会配上怎样的文字呢?她想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全体学生问答。
你会发现,现在许多人喜欢上了拍自拍来展示自我美好的形象,同时借此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或想法。
问:而当美术家想要向世人展示自我形象,表达想法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呢?——是的,许多画家选择了画自画像。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看一看那些——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二、画家们的自画像
(一)总概
在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许多自画像,他们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他们的自画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
举例并描述:
问:以下自画像中,有你们认识的画家吗?
全体学生问答。
《梵高》 《徐悲鸿》 《毕加索》 《伦勃朗》 《库尔贝》 《拉斐尔》 《丢勒》
我们现在先来认识丢勒。
(二)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丢勒 1471-1528
(1)《13岁的自画像》
这是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也是现存最早的丢勒真迹。他在画这幅画是一根线条都没有改过,就是所谓的“一气呵成”。
画面的右上角还有他自己写得一段文字,介绍了他这幅画是照着镜子画的。丢勒从那时开始,就很喜欢在他的画里写字,有介绍画法、说明背景的,也有述说心情、玩“心灵鸡汤”的。如果他活到现在,他一定是一个朋友圈控。
——就像这样
(2)《自画像》1493
这幅是丢勒22岁时的自画像,我们来看一下他穿的服装,据说这是当时“时尚型男”才会穿的服装。注意看一下他头顶上的这个文字:“我的命运早已注定。”这样一幅自画像,并写上这样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提示一下,我们来看一下他手上的草——刺芹——象征着爱情。这幅画其实是用来寄给他的未婚妻的,类似于现在的“相亲照”。
(3)《自画像》1500
这是丢勒最经典的一幅自画像,画的是他28岁时的样子,飘逸的长发,华丽的服饰。当时的欧洲人认为,28岁对于一个男子来说是最好的年纪。在这个年龄的男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正脱离稚气,趋向成熟,用“风华正茂”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问:这幅画像除了“帅”以外,与他之前的几幅自画像对比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是构图,当时的画家肖像画大多都不会正对镜头。
那时肖像画中的人物大多是以45度角的姿态呈现的,这是因为当时的画家在不断的尝试和练习中,发现用这个角度来呈现人物,会带给人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立体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画像要用镜子画,45度角的姿势会更容易画一些。
问:那么丢勒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来画一幅正面的自画像呢?
问:其实,当时除了丢勒以外,还有一个人的肖像也是呈正面姿势的,是谁呢?——(出示图片)《督的祝福》。
问:对比耶稣与丢勒两张画像,他们在动作上有何不同?请同学来比一下,并说出不同之处,并猜一猜两个手势的意义?
我们来注意一下基督的手势,这个手势在宗教里意味着“祝福”,就是我们经常在美国电影里听到的那句“上帝保佑你”的意思。接下来看一下丢勒的手,指向了自己,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就是神,我保佑我自己……”
问:丢勒为什么要在画中说自己是神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早期的画家,如《拉斯科岩画》 《埃及墓室壁画》
问:《埃及墓室壁画》中虽然画出的画家,但是我们知道他是谁吗?
早期的画家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那时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丢勒的自画像:显示艺术家社会地位与自信力的提高,是画家对自身作为人和作为美术家的认同。
2.库尔贝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位画家的自画像。
问:你能凭借这张自画像来猜一猜画家的性格吗?
这幅画,可能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酷的自画像,与其他画家面无表情,两眼放空的自画像不同,画中的库尔贝正撩起头发瞪着你,这是一幅让人过目不忘的自画像。而这幅画也充分体现了库尔贝奔放的个性,同时,也有一丝“浮夸”和“作秀”的味道。
库尔贝是一个非常自恋的画家,对自己有强烈的认同感,正由于他的自我欣赏,他的许多自画像成了杰作。
19世纪40年代,库尔贝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以自己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自恋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了他的英俊,还体现出他高傲的一面,温柔的一面,热情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坏坏的一面。他用这个自画像系列迷倒了成千上万的女粉丝和男粉丝,成功走出了“自我营销”的第一步。
小结:
所以,一些画家的自画像是他对自我的认同,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角色定位。
(三)浓缩的人生(伦勃朗 1606-1669)
如果丢勒在你的朋友圈里,我们可能偶尔才能看到他发布一张自画像,而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这位画家,如果他在你的朋友圈里,你可能隔三差五就会看到他发布的自画像,他的自画像数量之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叫做伦勃朗。伦勃朗在他的一生中画了100多张自画像。
问:在了解伦勃朗之前,我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有按顺序翻看过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照片呢?在翻看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触吗?——能想起拍这张照片时的情景。
我把自己的照片按照顺序排列出来,简单的描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播放教师从小到现在的照片,简要介绍其中几幅照片的背景。
我们会发现,在翻看照片的时候小时候的那段历程会快速的在脑海中过一遍,现在的我们用照片记录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伦勃朗则是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形象记录属于他的人生轨迹,我们欣赏他们的自画像时,就像在看他们浓缩的一生。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伦勃朗的人生轨迹。
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
你们的手上有一张“伦勃朗人生轨迹”的框架图,还有几张伦勃朗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张自画像。
问:欣赏一幅自画像,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看?——形象、表情、服饰
问:我播放伦勃朗自画像集合的视频,你们一边看一边思考,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看完后,我们尝试着给他的这几自画像排序,描绘出一张他的人生轨迹。(同桌一组)并在每张自画像的旁边标注上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播放伦勃朗自画像视频
学生根据视频排序,教师到学生身边看他们排序的情况。请学生回答。
1.伦勃朗的一生(1606-1669)
(1) 总概述
这些自画像,就像一本惨痛的回忆录,记录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从一个小屌丝,一步步逆袭,成为了行业大佬,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却突然一落千丈,一次跌得比一次惨。
你们先尝试着看眼神是否能将他排序出来(2分钟排序),接下来我们在讲的过程中慢慢验证。
(2) 分段
1629年(23岁):画面上的伦勃朗有着青春的清癯,蓬勃的朝气、焕发的精神与充分的自信。
1634年(28岁):生活优裕。
在伦勃朗36岁之前,他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整个城市的人排着队请他画画,还遇见了心爱的女人,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1635年(29岁):此时的伦勃朗春风得意,留出小胡子的嘴角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7世纪30年代正是伦勃朗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的时刻,这些鲜亮的服饰和丰富的色彩,已经将画面的阴影掩盖在欢乐的气氛中,这时的伦勃朗已经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一个有着伟大前程的俊才。色彩与光影在相互交织中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气氛。
1640年(34岁):此时他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富足的。在此画中还没有显露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痕迹,但是他的眼神却有含有一种忧郁。也许忧郁是伦勃朗的性格,也只有用忧郁来解释弥漫在他的画面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有些人,无论生活的处境怎样,都无法使他摆脱内心的悲哀色彩。
眼看日子越来越好,万万没有想到,会突然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从此一落千丈...
也就是像视频里提到的那样,接了一个超大的订单,为大牌的自卫队作画。但是因为他采用了新的“光影”画法。结果,甲方金主们看了很不满意。
慢慢地,再也没有人找他画画,经济来源断了,老婆也去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一点点被掏空了...
1658年(52岁):他彻底破产,住进了贫民窟,连饭都快吃不起,苦逼得像个流浪汉,但他却画在画里,把自己画得像一个国王。他穿着金光闪闪的衣服,肩上搭着一件大氅(chǎng),左手还拿着一只闪着金光的权杖,整个人透露着一股王者气息。看伦勃朗的眼睛,一点不像我们印象中破产者那样的气馁,而是一脸正气、直勾勾地望向前方。
因为这“光影”大法,掉进了自己挖的坑,结果让伦勃朗一摔,衰了好几年,摔得身败名裂,摔得家破妻亡。但在这几年里,他却没有放弃,年过半百的他,内心深处里还是有一股自信,一种相信自己可以扭转命运的自信。
1660年(54岁):虽然此画中的伦勃朗瞬间白了头,但是自画像中的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高贵的形象。
但是仅仅只过了2年,他自画像的画风,出现了个巨大的逆转。
瞬间白了头:
1662年(56岁):最瘆人的是下面这张,笑得很诡异:这幅画里的他,被折磨得像块老树皮,但是他却在黑暗里突然笑了。有人说他在笑自己,也有人说他在笑世人。
这2年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彻底被打败了?
因为他亲手毁了一次“可以东山再起”的机会。
当时的市政府请伦勃朗为市政大厅,画一幅以古荷兰历史英雄为题材的画。
要画的这个历史题材,讲述的是。这可让伦勃朗高兴坏了,心想“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他热切地开始构图,使用升级版的光影大法。这一次,他把画面调亮了很多。整个画面,从桌子上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就像是站在一个舞台中心。而且为了塑造出最真实的西维利斯,他没有把他的独眼隐去,而是画了他的正脸,让人最直接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这个独眼枭雄背负的沉重。这笼罩整个画面的光,就像是那一刻的信念之火,照亮了这一颗颗勇敢的心。
但是,收画的政府官员们瞬间炸毛了!这幅画根本不是他们心中的那幅画,他们不想要什么独眼的英雄,一大片灰暗的背景,他们想要的雄伟壮阔的战斗场景,他们想要的不是残忍的真实,而是伟大的想象!
于是,这幅画成功毁了所有人对他的最后期待,毁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一次,已经55岁的他很清楚,“败了!”不会再有改变的可能了。
其实,对伦勃朗来说,在接到这幅画时,他完全有能力,画出他们心中完美的英雄场面。毕竟他曾经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画,而且完全有能力把他们画好。
但是他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坚信自己没有错,一定要画自己心中认可的艺术,这样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他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可能也破灭了。
一个八岁的孩子的评论,“他这么老了,经历了很多事之后,原本悲惨得笑不出来的事情,也能笑着回想了”。
1669年(63岁):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年,终年63岁。画家用一副绝世的完美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他的景遇不是圆满的。此画最动人的是他的眼神: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当时的社会抛弃了这位伟大的天才,把他看成了一个废物。他创制的一系列伟大的艺术作品,整个社会都充耳不闻。当时的伦勃朗,为了一口面包,一点颜料,不得不做最底层的守夜人。
总结:
伦勃朗从23岁开始录自己的容貌,仿佛在镜子里凝视另一个自我,看自己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衰老,从年轻的意气风发,到老年的苍老颓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伦勃朗浓缩的一生,仿如电影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他们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
(五)场景中的自我
还有一些画家,他们相对比较含蓄,我们来看一下。
问:这两幅画中的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呢?——直接把自己画在画面中。
问: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1.《画室》维米尔
这幅油画与其他画不同之处,在于画中的维米尔是背向观众的。维米尔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自画像,因此我们始终无法得知画家维米尔的真实相貌。也许这就是维米尔的基本意念——创作一幅表现自己职业的作品。
2.《宫娥》委拉斯贵支
整个画面最为有趣的是委拉斯凯兹 ( http: / / baike. / view / 147292.htm" \t "_blank )将自己安排在了画面之中,他手持调色板 ( http: / / baike. / view / 1120949.htm" \t "_blank )站在巨大的画板后,无比神奇,俨然就是他为自己画的一个肖像。委拉斯凯兹刻意突出了自己胸前佩戴的爵士勋章,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以显示出自己的尊贵。
小结:
运用场景的自画像,通过环境的映衬或与其他人物的比较来突出美术家独特的气质、个性与风格等,同时表现出画家对自己的职业很自信,。
三、总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家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 他们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 通过其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一生,仿如电影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美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其社会地位各有不同,透过这些自画像,我们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他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艺术家的生活情状。 这些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画像的出现,可以说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它犹如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是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