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共4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共4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1 14:11:03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疫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须要戴口罩,戴上口罩跟别人交流仍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对方是谁,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下列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方位
B.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病情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各例中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特点的是(  )
A.医院利用“B超”检查体内情况
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空隙裂缝
6.如图是今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场景,仪仗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踏着铿锵的步伐,背着神圣的长枪,非常震撼。关于场景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党徽呈现黄色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光
C.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色散现象来判断的
7.下列实验或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
A.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乙汽车安装倒车雷达,可探测车后方障碍物
C.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D.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
8.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录音宝,就具有“听声识人”,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声音的音调太低
C.听声识人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9.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
C.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D.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10.在公共场所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细”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频率高低
11.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2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3.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高于11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B.人耳不能够听到次声波,但能听到超声波
C.小狗可以听到部分次声波
D.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二、填空题
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柳笛”声通过______这种介质传入人耳朵的。
15.在一个足够长的盛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响声,最后一次是由______传播过来的。
16.如图所示,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_____。
17.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
18.响度、______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19.如图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20.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本实验的结论是说明______;音叉产生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1.如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声音的______相同,甲和丁声音的______相同,______的音色与其它三个不同。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___________,实验方法是______。(实验方法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
23.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纸板
0.5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C
6.B
7.D
8.B
9.C
10.C
11.B
12.C
13.C
14.振动 空气
15.3 空气
16.高
17.信息 能量
18.音调
19.信息 响度 能量
20.放大音叉的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响度
21.响度 音调 乙
22.振动 放大 转换法 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 空气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
23.泡沫塑料板 木板 硬纸板 玻璃 蓬松多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以下各项应用与此原理不同的是(  )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
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D.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2.两物体发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声音的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音调较低
B.甲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音调较高
C.乙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音调较低
D.乙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音调较高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4.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2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5.上课时外面声音嘈杂,为了免受噪声的干扰,同学们把教室的窗户关上,这是在下面哪个环节中减弱噪声(  )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处和传播过程中
6.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回到教室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的结石
7.如图所示是小红弹琴的情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琴弦振动发出 B.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红耳朵里的
C.小红拨动琴弦越快,琴发声的响度越大 D.琴上的细弦比粗弦发声的音调高
8.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戴耳罩
B.禁止鸣笛
C.摩托车装消音器
D.轻轨装隔音板
9.表中记录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软木 50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0℃) 343 海水(25℃) 1531
氮气(10℃) 343 铜(棒) 3750
氮气(20℃) 349 铁(棒) 5200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介质的温度会影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C.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D.装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
10.星期天,小明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1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能够传声。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______产生的。
12.在新学期开学主题班会上,李老师佩戴着“小蜜蜂”扩音器为大家重申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佩戴“小蜜蜂”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____,我们只凭声音就能知道是李老师在讲话,这是利用了不同人发声的______不同。
13.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分别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和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分别表示在_______和 _______控制了噪声。
14.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_____。
15.现代新型住房安装的都是双层玻璃门窗(如图),这样的门窗隔音效果好。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实就是在___________中很好的减弱了噪声。
16.如图是“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或“响度”)。若甲每分钟振动120次,则甲的频率是______Hz。
三、实验题
17.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
18.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如图a,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b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____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19.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2)图乙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
(3)图丙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还能说明______。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B
6.D
7.C
8.D
9.B
10.音色
11.固体 振动
12.响度 音色
13.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4.(2)(4)
15.传播过程
16.响度 音调 2
17.真空不能传声
18.C 不变 变小 不会
19.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不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我们就能听到此声音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大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因此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员能在飞船中与地面人员通话,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上课铃响意味着上课,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如图所示设计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变小 B.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A.A B.B C.C D.D
4.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5.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乐音的波形,乙和丙是噪声的波形 B.甲的频率小于乙和丙
C.三者的音色相同 D.三者的响度相同
6.继万家丽高架桥、湘府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红旗路高架主线也于近日贯通,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高架桥两侧一般会建3m高的隔音屏(如图),可以降噪30分贝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贝是用来表示噪声响度大小的单位
B.深夜高架上汽车内播放的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来说不是噪声
C.采用隔音屏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隔音屏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7.下列有关“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  )
A.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意思 B.敲打西瓜可听出西瓜的好坏
C.听你说话就知道你感冒了 D.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2.5赫兹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可以听到
9.目前研制出来的次声武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型次声武器,它通过发射频率与大脑的“阿尔法节律”相近(约5Hz)的次声波,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晕眩头痛、精神错乱,另一种是器官型次声武器,通过发射频率与人体内脏固有频率相当(4~8Hz)的次声波,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关于次声波武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任何物体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频率的次声波
B.次声波武器在未来可能的星球大战中使用效果显著
C.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肯定小于340m/s
D.次声波武器的发明说明次声波具有能量
10.小明一听就知道门外说话的是哪位朋友,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大小
11.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影剧院、大礼堂、音乐厅或录播室的墙壁上有许多跟蜂窝状似的小孔,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回声对原声的影响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
12.剧场等场所的墙壁上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装饰美观 B.增强对声音的吸收
C.减弱对声音的吸收 D.防止墙体振动发出声音
1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
C.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二、填空题
14.如图,轿车尾部安装有安全倒车雷达,在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报警。倒车雷达是利用声波传递 ___________的一种设备。它是通过测量车尾的探头发送的 ___________波(选填“超声”或“次声”)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的时间,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若探头发出声波经0.01s接收到回声,则此时轿车尾部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声音的速度取340m/s)。
1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频率为256Hz的A音叉和频率为512Hz的B音叉中,______(选填“A”或“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16.一位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的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利用的是 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此情景也能说明声能传递 ___________。
17.声音的______叫响度,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______有关,还与 ______有关。
18.吹奏长笛、箫等乐器时,______振动而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长的空气柱产生的音调______。
19.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_;拉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声的 ___________。
20.据欧洲权威媒体报道,中国的元级核潜艇静音技术已达世界最高水平,引发全球关注。该潜艇采用磁流体喷水推进技术来替代螺旋桨或水泵喷水推进技术,基本上消除了机械的噪音,从减小噪声的途径来看,这是在______来减小噪声的;在某次执行任务中,正在以20m/s速度匀速前进的潜艇向正前方某一固定障碍物发出一脉冲超声波,经过20s后潜艇接收到了回声。则接收到回声时,潜艇离障碍物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21.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 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________。
三、实验题
22.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过改变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发现音调越高,塑料刻度尺振动的越______。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
(2)某研究小组利用纸盒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如图乙所示,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______的关系;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 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3.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的声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试验。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试验。
(3)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试验,请填写表格中缺少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D
6.A
7.A
8.B
9.D
10.A
11.A
12.B
13.C
14.信息 超声 1.7
15.振动 B
16.超声波 信息
17.强弱 幅度 距发声体的远近
18.空气柱 音调 低
19.振动 音调
20.声源处 14800
21.超声波 3000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快 音色 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频率较低,为次声波,人听不到次声波 横截面积 a和c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23.③ ⑤ ④ ⑤ 钢 2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影剧院、大礼堂、音乐厅或录播室的墙壁上有许多跟蜂窝状似的小孔,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回声对原声的影响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
5.声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在以下实例中与超声波碎结石应用类似的是(  )
A.倒车雷达 B.超声波清洗眼镜
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D.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晨钟暮鼓”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调进行分辨的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从而获得车后障碍物信息的
7.为避免教室内学生上课时受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课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能防止汽车发出噪声 B.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9.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主人再次打开支付宝时,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
10.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11.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幅图均为乐音的波形图
B.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最高的是图甲
C.甲、乙、丙三幅图中响度最小的是图甲
D.甲、乙、丙三幅图中音调相同的是图乙和图丙的
二、填空题
12.刺耳难听、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的声音称为______;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声音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播。
13.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说明_____能够传声。
14.蝴蝶每秒振翅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 _______声;海豚能发出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属于 _______声。对于这两种声音,人耳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
15.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_____产生的,是通过 _____传入人耳的。路边的行人能听出舞曲是何种乐器弹奏的,是根据声音的 _____。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_____减弱噪声;周围居民关闭窗户,这是在 _____减弱噪声。用超声波不能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_____。
16.连云区环保部门在噪声较大的国展中心附近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______(填“具有”、“不具有”)降低所有路段噪声的作用,我市也把控制噪声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中控制噪声。
17.瞎子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______而发声的。当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时,人们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不同。他在演奏时,不断地改变手指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
18.据欧洲权威媒体报道,中国的元级核潜艇静音技术已达世界最高水平,引发全球关注。该潜艇采用磁流体喷水推进技术来替代螺旋桨或水泵喷水推进技术,基本上消除了机械的噪音,从减小噪声的途径来看,这是在______来减小噪声的;在某次执行任务中,正在以20m/s速度匀速前进的潜艇向正前方某一固定障碍物发出一脉冲超声波,经过20s后潜艇接收到了回声。则接收到回声时,潜艇离障碍物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19.同学们学习了声现象相关知识后,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如图2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如图,把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以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频率变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从而得出音调与频率有关,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利用这个方法和图中的器材,还可以探究得出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1.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铜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___________的关系;同组的小惠认为应该选用三根琴弦来探究音调与此因素的关系更准确,那么小惠选择的是 ___________三根琴弦。
(2)小惠想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___________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添加琴弦J的长度应为 ___________cm,横截面积应为 ___________mm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B
6.B
7.A
8.B
9.D
10.A
11.C
12.噪声 振动 波
13.振动 空气
14.次 超 不能
15.振动 空气 音色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6.不具有 传播过程
17.振动 音色 音调
18.声源处 14800
19.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丙、乙、甲、丁
20.慢 低 控制变量法 振幅
21.振动 转换法
22.琴弦长短 A、D、F A、B、C 80 1.0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