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木刻版画的黑白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刻版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和了解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体会版画的“木味”之美,培养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兴趣,同时升华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木版画艺术特色,体验木刻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版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难点:版画表现语言的独特性;黑白木刻版画中刀味和木味的体现。
课前小游戏
请同学们取出一枚硬币或者带有凹凸表面的物品,怎样把物品上的图案原样画出来?再观察画面会出现什么效果?
(其实这种拓印的方法和我们早期的木刻版画制作有关联。)
通过小游戏后,试着在这四幅画中找出哪张属于版画作品?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谈谈对版画的认识和它的艺术特点:
言论1、以刀为主要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刻和划,产生一些痕迹,这些痕迹有些是流畅的长线条,也有钝拙的短线条,还可以产生很多不同形状的点。
言论2、有点像印刷品。
言论3、感觉画面很有力量,符合画中鲁迅的个人性格,画面黑白分明,对比强烈。
言论4、觉得太过生硬,不是太喜欢这种艺术形式。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喜好,各抒己见,针对以上言论,教师对版画艺术进行基本的介绍: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 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有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应用范围:插画和年画
再次欣赏一幅有关鲁迅肖像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今天这堂课具体了解黑白木刻版画的木刻语言。
《鲁迅像》是赵延年上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白色的长衫,黑色的围巾与黑色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鲁迅冷峻的性格气质。
画面多以平刀和斜刀两种刀法,左侧斜刀的刀痕,让人感受到刀锋相见,游刃有余。而右侧则先将头部和围巾肩膀的轮廓刻出,然后再用斜刀提亮背景,突出前景,线条时而粗短有力,时而细长挺拔,在刀法自然有序的变化中,表现画面的人物心境和情节的渲染,深沉而厚重。
黑白木刻语言中刀味和木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刀代笔,简单朴实,体现创作者刀法的细腻。
黑白木刻版画欣赏
整体运用角刀刀法,横批竖直,交错相刻,画面生动,富有动感。
干净利落的圆口刀刀法,让人物脸部轮廓清晰,转折圆润。
天空主用角刀,产生细腻的灰色调,而水面是用圆口刀处理,黑白对比分明,水天相接,却有不同,画面刀法处理丰富。
以上的黑白木刻版画,刀法有粗犷,有细腻,木味质朴,那它的创作工具是什么呢?
木刻版画的工具
斜口刀
平口刀
圆口刀
三角刀
版画刻刀
角刀的刀痕效果
圆口刀的刀痕效果
平口刀的刀痕效果
斜口刀的刀痕效果
握刀方法
版画印刷机
黑白木刻版画制作步骤图
第一步,画稿创作:(提前在板材表面涂好颜色,便于刻时看清刀痕和造型形态。)
第二步,刻版:(圆口刀和三角刀分别刻粗线和细线,并可以做点状的技法,而平刀、斜刀负责大面积需留白的地方)
第三步,调油墨:用油滚把墨打开,一遍一遍的滚匀油墨。
第四步,给板子上油墨(侧面观察油墨的亮度和厚薄是否均匀)。
第五步,上版画专用纸 , 小心固定于版面上,再轻轻压实
,在压印过程中,经常从画纸一侧揭开一角检查油墨的均匀程度,反复添墨,慢慢压印,直到画纸背面显现墨色的墨色。
经过反复压印,油墨也均匀印出,小心揭起画纸,制作就完成了。
教师的作品欣赏
同学们,试试看!
先进行画稿创作,手绘一张风景或者人物的稿子。
画稿确定后,再进行上板制作。
运用简单的刀法,对木板上的画稿进行刻制。
作品要求:尺寸不限,画面至少运用两种刀法技法。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版画课的教学,同学们认识了原来还有一种叫做以刀代笔的艺术,但是版画的制作要顺利走进课堂,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用“刀的语言”来创造画面,还需更多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