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总复习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总复习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1 15:1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语 文
高考小说阅读理解
总复习
01
02
小说——考点解读
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和把握重要文段的内容及作用。
03
掌握小说的三要素,能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概括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概念: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知识要点
②小小说: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事件的文学体裁,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
小说——知识要点
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描写的角度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
(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小说——知识要点
2.各种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
(1)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等。
小说——知识要点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4)细节描写:更加细腻地展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5)景物描写:交代故事背景,烘托人物心情,具有象征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二)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知识要点
1.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知识要点
2.叙述方式及其作用
①倒叙、插叙:见散文总结
②顺叙:按照时空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③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及其以上的同时发生的事。平叙的方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时而说甲,时而说乙”。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者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代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主题。
(三)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人物的鉴赏
描写手段: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切入点①:
小说——答题技巧
一、人物的鉴赏
活动背景: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包括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既要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又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
切入点②:
小说——答题技巧
一、人物的鉴赏
抑扬、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
切入点③:
小说——答题技巧
01
02
解题思路
从总体上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
找出有关该人物言行及对其评论的语句。
03
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总结概括。
二、情节的鉴赏
基本矛盾: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尤其要分析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要善于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和社会现实意义。
切入点①:
小说——答题技巧
二、情节的鉴赏
细节:细节之处往往饱含深意,很可能为下文埋下伏笔。此外,要注意倒叙、插叙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切入点②:
小说——答题技巧
二、情节的鉴赏
人物形象:梳理情节的过程就是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过程,例如《水浒传》里的林冲,通过“娘子受辱”“带刀误入白虎堂”等等情节,展示了林冲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过程。
切入点③:
小说——答题技巧
01
02
解题思路
表现主题:点题或突出主题。
塑造人物:发展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性格。
03
故事构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的鉴赏
社会环境: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这些人物是某种社会观念的载体。
此外,要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性格及命运,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根据人物的走向,可以看出其思想性格。
切入点①:
小说——答题技巧
三、环境的鉴赏
自然环境: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性格,揣摩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切入点②:
小说——答题技巧
01
02
解题思路
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03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现世态风情。
04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
05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小说阅读理解
——专项练习
专项练习《永远的门》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在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极易形成陈旧的定式,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以及其中的人群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这样的环境正是主人公所生活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表现做了有力的烘托。
专项练习《永远的门》
2.郑若奎去世后,文中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莫大的缺憾”是对什么而言的?
①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去了情感的寄托。
②对小院中的其他人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期盼一下子落空了。
专项练习《永远的门》
3.小说标题“永远的门”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生死隔绝开来,未能走到一起,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