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3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3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1 16:1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默写答案
1、阪泉;2、蚩尤;3、华夏族;4、人文初祖;5、耕种;6、陶器;7、琴瑟;8、宫室;9、衣裳;
10、文字;11、推举;12、疏导
黄帝陵的轩辕庙
(陕西省黄陵县)
你能说出我国哪些远古先民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伏羲画卦
神农尝草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让我们从流传已久的神秘传说中,提取有关我国远古历史的有用信息吧。
一、炎黄联盟
1.时间:
注释: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2.基本情况: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和东方的蚩尤是当时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
  姓姬,号轩辕氏。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黄帝部落
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
神农尝百草图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帝部落
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蚩尤
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铜头铁额,打仗非常厉害。
九黎部落
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炎、黄部落结成炎黄联盟。
3.阪泉之战
蚩尤
4、涿(zhuo)鹿之战: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
  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不断融合临近的部落,构成华夏族的骨干,而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黄帝
炎黄联盟
华夏族
汉族
炎帝
蚩尤
其他部落
人文始祖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5.华夏族形成和发展
6.影响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鹿






蜈蚣
龙的传说
龙的形成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主,部落不分大小合并进来就亲如一家,这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创举,直到今天,各族人民大团结仍体现了这一光荣传统。  
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研读: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教民开垦耕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1、炎帝的发明
仓颉造字
会炼铜,发明弓箭。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嫘祖缫丝纺织
2、黄帝的发明
伶伦制作音律
隶首发明算盘
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一定全是真实的)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联系: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课后活动
1、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2、问题思考:
这些发明创造,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文明程度。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从茹毛饮血到饭香四溢,从狩猎为生到居有定所仓廪殷实,应该说是一些划时代的变化。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3、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前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出土8000年前的骨笛
陕西宝鸡出土的彩陶船形壶
重庆巫山出土的简形瓶
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
相关史事: 原始彩陶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向周围地区施加文化影响的结果。
1、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三、尧舜禹的“禅(shan)让”
2、“禅让”是怎么回事?
读教材进行说明。
“禅让”的实质——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禅让制——
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让”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传位
传位



讲一讲尧、舜、禹的故事,看一看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 五帝本纪》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舜三十岁时,四岳推荐舜。
帝尧于是召见舜,
问:“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做?”
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
尧又问:“什么事最重要?”
舜答:“祭祀上天。”
又问:“什么官职最重要?”
舜回答:“管理土地。”
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
舜回答:“关心百姓。
帝尧十分满意,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大禹治水
方法: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手
事件: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尊称: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成为“大禹”

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禹王治水版画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三人的共同品质:
思考问题: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
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炎帝、黄帝及蚩尤部落
2.传说炎帝、黄帝对人类
生活的贡献
3.华夏族的祖先
炎帝和黄帝
的传说
1.尧、舜、禹的“禅让”
2.“禅让”的实质
禅让的传说
本课小结
陶寺都城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280万平方米。距今4300——4000年。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知识拓展: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彩绘龙纹陶盘、朱书符号陶壶
1、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阪泉 B、涿鹿 C、半坡 D、河姆渡
2、被奉为中华始祖的是( )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B
D
练一练
3、相传文字的创造者是( )
A、伶伦 B、嫘祖 C、仓颉 D、隶首
4、下列“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C
B
5.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D
A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1)材料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远古传说中的哪一制度
禅让制
“贤”与“能”指的是既具有高尚的品德,又具有卓越的才能。
(2)“贤”与“能”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品质
(3)它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用人要重视贤人,发扬民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