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边塞诗歌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0 14:58:39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 王之涣 (公元668--742年)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之涣从小聪明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2 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凉州,今甘肃武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说一说:
1 、是叙事还是写景,如果叙事,写的是什么事 如果写景,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点?
2、有没有表达一些感情 如果有,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凉州词
黄河
白云
开阔辽远
写景
羌笛

杨柳
孤城
万仞山
雄奇荒凉
春风
不度
苦寒
思乡
豪迈悲壮
抒情
雄浑阔大,慷慨悲壮
意境
我们面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景和这样的感情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的特殊感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雄奇的景色。意境雄浑阔大。虽然抒写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但全诗流露出一股慷慨悲壮之气,哀怨而不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大气豪迈开阔的胸襟与气度。
赏析
请选你喜欢的一句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独特感受,描绘了动人的画面:汹涌澎湃波涛滚滚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向云端。写得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如何学习古诗
1,读,读音、读节奏、读感情
2,说,说内容
3,想,想画面,想意境。
4,赏,赏名句
学习方法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人并称“高岑”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 ,有《王昌龄集》。 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3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根据学习凉州词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1: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2:理解诗句意思,读懂诗歌内容
3:想像意境,体悟感情
4:赏析名句,品味妙处
凉州词 从军行
诗人 王之涣
体裁 七言绝句
内容 描写黄河远上白云,孤城屹立万仞高山下的开阔辽远雄奇荒凉景色;表现边地苦寒,征人思念故乡之情
感情 抒发诗人豪迈悲壮爱国之情
意境 雄浑阔大,慷慨悲壮
名句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昌龄
七言绝句
通过对戍边将士所处边境和生活条件的描写,表现了边境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表达了他们思乡思亲和报国御敌的复杂情感。
境界阔大,雄壮有力
黄沙百战穿金甲…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小结:
这两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这两首诗,我们能体会到唐边塞诗有什么特点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廭X讒踁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