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帮你快构思
1.真实记录。
认真完成实验并借助实验记录表把实验过程记录清楚。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将观察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或感受,产生的疑问或想法,标注在相应的步骤旁,为写好本次实验的过程奠定基础。
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2.写清过程。
回顾《蜜蜂》一文,先弄清楚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清楚他每一步做了什么。然后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接着……然后……最后……”,复述实验过程。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表,说清楚自己的实验过程。再按照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形式进行仿写,将实验或生活中的观察、引发的思考和疑问,清楚地写下来。
帮你快构思
3.揭示结果。
我们所做的实验,一定含有一个“不寻常的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出来了,就如揭示谜底一样,把“不寻常”的秘密揭示出来。这样,整个实验才有意义。
4.互动交流,修改习作。
习作完成后,根据评价标准“实验过程要清楚,词语运用要合适”进行小组评议,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帮你快构思
共同学范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老师问:“如果把一只杯子装满水,用一张纸片盖住杯子,然后倒置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杯子里的水会流下来;有的说纸片会掉下来;还有的说纸片会被水浸湿,并且与水一同掉下来……
①
②
① 由老师的话引出要做的实验。制 造 悬 念,吸 引 读 者阅读。
② 以大家的议论引起下文,悬念重重。
共同学范文
老师听后摇摇头,决定让大家回家后亲手做一做这项实验。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做这项实验。按要求,我做好实验准备:找来一只玻璃杯,根据玻璃杯杯口的大小,找了一张平整的纸,剪了一个稍微比杯口大一些的纸片,用玻璃杯接了满满一杯清水。一切就绪,实验开始了。
③
④
③ 过渡自然。
④ 实验准备写得比较详细。
共同学范文
我先把剪好的纸片放在玻璃杯的杯口上,用力让纸片与杯口紧紧地贴在一起;接着,我用左手拿起杯子,用右手按住杯口的纸片;然后,双手合作,把杯子快速地倒置过来;最后,把右手慢慢地放开。这时,奇迹出现了——杯子里的水没有流下来,纸片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把水托住了!
⑤
⑤ 详写实验过程。用上了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使实验过程清晰明了。
共同学范文
做完实验,我欣喜若狂。我突然想知道:纸片被谁施了魔法呢?我在网上查找答案。看了解释,我才明白。原来,水的表面张力使杯子和纸完全闭合起来了,此时,杯子里的水对纸片的压力小于杯外的大气压力,因此,大气压力就帮纸片托住了水。
⑥
⑥ 既写出了当时的喜悦心情,又写 出 了 实 验 结 果 的 理 论依据。
共同学范文
哈哈,原来纸片被大气压力施了魔法呀!
⑦
⑦ 揭示谜底。
总评:这篇习作取材真实,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记录了实验的过程及感受。语言表达准确,步骤连贯,尤其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使实验过程清晰、简洁。结尾水到渠成,点明科学现象,使结构完整。
帮你来修改
我先把剪好的纸片放在玻璃杯的坏口上,用力让纸片与杯口贴在一起紧紧地;接着,我用左手拿起杯子,把右手按住杯口的纸片;最后,双手合作,把杯子快速的倒置过来;然后,把右手慢慢地放开。这时,奇迹出现了——杯子里的水没有流下来,纸片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把水 住了!
解析:①处的“坏”是错别字,改为“杯”。②处的“贴在一起”与“紧紧地”调换位置。③处的“把”不恰当,改为“用”。④处的“最后”与⑥处的“然后”调换位置。⑤处的“的”是错别字,改为“地”。⑦处的“拖”是错别字,改为“托”。
坏
贴
在一起紧紧地
把
最后
的
然后
拖
杯
紧
紧地贴在一起
用
然后
地
最后
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交流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经历,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然后把书翻到《花钟》的第1自然段、《小虾》的第3自然段,画出段落的关键语句,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意思的。再读读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看看关键语句一般都在段中的哪些地方出现,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段落大意。最后用这种方法来试着概括《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的第4自然段的段意,与同学交流对概括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范例展示
“抓关键语句法”是概括段意的重要方法。在以前学过的《海滨小城》中就出现过,其中第4~6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该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还有《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4自然段,我也是使用了抓关键语句法来概括段意的。
范例展示
虽然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概括段意,但不能照搬。有的时候需要把关键语句进行简单提炼,或者重新整合,这样才能把段意概括得更准确。比如《花钟》的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本段的关键语句。但是要去掉第一句设问部分,这样概括出来的段意更加简洁、明了。
我发现关键语句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有的在段首,有的在段尾,有的又在段中,不能只把第一句话当作关键语句。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可以分三步:第一步,读懂自然段中的每一句话,找到关键语句;第二步,推敲关键语句,看看能否直接当作段意,如果不能,要进行适当调整;第三步,读读摘录或修改后的关键语句,看看能不能再简练一些。
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
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写法
这两个句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仿写示例
我家养了几条金鱼,十分惹人喜爱。有一天半夜起床,我凑近鱼缸,忍不住想看看它们睡觉时的样子。可是,我看到它们圆溜溜的眼睛一直大大地睁着,身体却停留在水中,一动不动,好像还没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金鱼晚上不睡觉吗?
仿写示例
妈妈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放在客厅里,一盆放在我的卧室窗台上。可过些天我发现,客厅那盆长得坚挺笔直,一个个小花苞昂着头,神气十足。而我卧室的那盆整个花枝又细又软,像个弱不禁风的娇小姐,而且都朝窗户的方向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我养了螃蟹一只,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身过来。
子
表示对调
表示移动
参考答案
我养了一只螃蟹,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身过来。
它
的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先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王孟韦柳”并称。
帮你释词语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
【独怜】唯独爱怜。
【黄鹂】黄莺。
【深树】树荫深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一起解诗意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涧边的幽草,涧上树头的黄莺,涧中的春潮,渡口的渡船,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幽草是自生的,黄莺是自鸣的,春潮是自来的,渡船是自横的。一切景物,无人来欣赏,也无人来惊扰。作者喜爱这里没有雕琢的、真正属于大自然的景色。
伴你欣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