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其俗名、化学式和用途不正确的是
俗名 化学式 用途
A 小苏打 NaHCO3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B 纯碱 Na2CO3 玻璃的生产
C 石灰石 CaCO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 熟石灰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B.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食盐可作融雪剂,消除积雪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B.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铝表面的薄膜能保护内部的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内部的铁
B.灼烧砂糖和面粉均产生炭黑,则砂糖和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5.要鉴别NaCl、MgCl2、酚酞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AgNO3溶液 B.HCl溶液 C.石蕊试液 D.NaOH溶液
6.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Ba2+、 B.K+、Fe3+、
C.、Cl-、OH- D.K+、、Cl-
7.诗句“梅子留酸软齿牙”中的“梅子”含有较多的柠檬酸,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小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验证柠檬酸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实验①验证柠檬酸溶液呈酸性
B. 实验②验证柠檬酸能与金属反应
C. 实验③验证柠檬酸能与碱反应
D. 实验④验证柠檬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8.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B 胆矾和氢氧化铜 观察颜色 取样,溶于水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D 水和酒精 闻气味 尝味道
A.A B.B C.C D.D
9.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符合的是
A.加水稀释NaOH溶液
B.加热分解一定量KMnO4固体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至过量
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KOH溶液
10.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NaOH、CuSO4、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Ba(OH)2 D.KNO3、NaCl、Ba(OH)2
11.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CuO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
C 除去碳粉中含有的MnO2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D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
B.除去氮气中含有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隔绝空气充分灼烧
D.除去Ag粉中的Fe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13.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海水中的MgSO4转化成Mg(OH)2,试剂①可选择氢氧化钙
B.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
C.加入试剂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Cl=MgCl2+H2O
D.若无水MgCl2的质量为9.5 g,则生成的Mg有2.4g
1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Na2CO3、HCl、H2SO4、NaNO3
B.NaOH、FeCl3、MgCl2、BaCl2
C.HCl、AgNO3、HNO3、NaCl
D.NaOH、HNO3、K2CO3、NaCl
1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用另选其他试剂,就能一一鉴别出来的个数是
①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②Na2SO4、Na2CO3、BaCl2、HCl、NaCl
③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④NaCl、BaCl2、CuSO4、NaOH、HNO3
⑤AgNO3、HCl、Na2SO4、NaCl、BaCl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边缘发黄的症状,应补充的化肥种类___________。
(3)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消毒液碘酒中的溶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
(5)“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___________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17.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
(3)可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
(4)可做建筑材料的盐_____;
(5)用于日常生活的调味品的是_____;
(6)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生产的是_____。
18.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对应四个步骤,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19.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__________。
(2)2个镁离子___________。
(3)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
(4)复合肥___________(任写一种)。
三、推断题
20.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1)编号①反应的指示剂是_______。
(2)编号②反应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所以稀盐酸常用来_______。
(4)假设编号④反应的盐是AgNO3,则编号④对应方框中的现象是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有关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示“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
四、实验题
22.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
(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他碱溶液代替,如__________。
(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_____。
(二)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取a克样品,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实验步骤)
Ⅰ.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取下装置丙,称量其质量为b克,称量后接入全套装置中。
Ⅲ.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旋塞。
Ⅳ.待装置甲内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氮气。
Ⅴ.取下装置丙,称得质量为c克。
(4)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
(5)步骤Ⅳ.中通入足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6)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含a、b、c的计算式表示)。
(反思与改进)
(7)该小组成员认为根据此实验步骤,测得的结果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
23.向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滤渣是纯净物,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若滤渣与原来锌粉质量相等,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3)若滤液是蓝色,其溶质有哪些,提出猜想:
猜想一:Cu(NO3)2和Zn(NO3)2
猜想二:Cu(NO3)2
上面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猜想三: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确认上面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五、计算题
24.将质量为22.3g的氯化钠和纯碱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31.4g水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g。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25.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54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B 8.C 9.D 10.D 11.A 12.C 13.C 14.B 15.C
16.(1)CH4(2)氮肥(3)H2SO4(4)C2H5OH(5)金属
17.(1)HCl(2)Ca(OH)2(3)CaO(4) CaCO3(5)NaCl(6)Na2CO3
18.溶解 过滤 蒸发 计算产率 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引流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转移固体
19.(1)H2(2)2Mg2+(3)nP2O5(4)KNO3
20.(1)紫色石蕊溶液
(2) 铁
(3)
复分解反应 做除锈剂
(4)有白色沉淀产生
21.(1)CaCO3
(2)
(3)
(4)③
22.(1)NaHCO3+HCl=NaCl+H2O+CO2↑
(2)氢氧化钡溶液
(3)把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装置
(5)将产生的CO2全部赶去丙装置中
(6)
(7) 装置内的空气未事先排出,其中含有的CO2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在步骤Ⅱ之前先通入足量氮气
23.(1)银
(2) 铜和银 铜、银和锌
(3) 猜想二
锌先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硝酸锌,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硝酸锌
(4)Cu(NO3)2、AgNO3和Zn(NO3)2
(5)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4.(1)19.7
(2)解:设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
x=11.7g
y=10.6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25.
(1)丙
(2)解:设生成2.9gMg(OH)2消耗MgCl2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x=4.75g
y=5.85g
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3)乙同学实验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95.0%,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