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文档属性

名称 看云识天气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4 22: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看 云 识 天 气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
本段语言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自主学习2.文章第二部分(2--6自然段)
是我们要重点分析的部分。
请同学们拿出填表的作业,
我们边检查边分析。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 像鳞波 很高 不会带来雨雪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阳光温和高积云 像羊群 2000米左右 晴天
卷层云 仿佛白色绸幕 高 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低 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或龙卷风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
外紫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
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
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
变红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看云识天气看云可识天气(总)怎样看云识天气
(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局限
(总)形态光彩总分总课后小结:
一、本文语言特色表现在哪里?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形象性(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使准确严密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字中。
二、层次清楚,有纲有目。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 )
2.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天气则会变好。( )
3.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
据的。( )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判断题×××√√选择题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可能出现的云是( )
A.薄云 B.低而厚的云 C.卷云 D.高积云 E.积雨云
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 )
A.变阴 B.变晴 C.不变 D.都可能
BE A辨析题1.还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像薄纱(原句)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修改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上下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上句“山”“水”概念太广泛,下句更准确,“雄狮”、“奔马”比上文多了动态特征。2.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原句)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修改句)天气相对气候时间短,范围小。更符合实际。3.体会第2自然段中,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使用是否
恰当?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
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恰不恰当,要看是否符合实际。这两个词与文章结尾一段相呼应。“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结尾又说“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实际情况如此,所有这些词体现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刮阵风;
云往西,披蓑衣。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拓展延伸看天象测天气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东虹轰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星星眨眼,有雨不远。
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
地黄有风,天黄有雨。 看物象测天气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蜻蜓低飞,不风即雨。
蜘蛛结网晴,收网阴。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乌鸦唱晚,风雨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