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趣的测量》导学单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知识链接】
1.观察下面图形的体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形状( ),体积( )。
2.你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吗?
我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
3.读一读。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当初他发明灯泡时,为了得到一个大小适宜的灯泡,他让他的助手帮助测量灯泡的体积,他的助手拿到灯泡后,不知道怎么测量,过了一会儿,爱迪生来询问结果时,看到他的助手一筹莫展,爱迪生转身从他的实验室中拿出了一个量杯,很快的就测量出了这个灯泡的体积。你想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合作探究】
一、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
1.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吗?
我发现:( )用公式,怎么办呢?
2.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单位:cm)
(1)放入石块前,底面长、宽和水面高各是多少?
底面长( )cm,宽( )cm,高( )cm。
(2)放入石块后,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发现:将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 )了。
(3)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
( )-( )=( )(cm)
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 )cm。
(4)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石块占有一定的( )。
(5)我发现:( )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3.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做“等积变形”。现在你能算出石块的体积吗?
(1)可用容器的( )乘以水面( )。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以用放入石块后的体积( )放入石块前的体积计算。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溢水法”测量石头的体积
1.如果把石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会有什么变化?
我认为:把石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水会( )。
2.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
我发现:石块的体积=( )的体积。
3.淘气刚才用的叫做“排水法”,这种叫做“溢出法”。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利用“溢出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
三、强化测量的方法
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
我认为: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 )、( )……的体积。
2.发生什么事了?
我发现:橘子( )在水面上的。
2.这样能测出橘子的体积吗?想想应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水要( )物体,像这样把橘子( )下去。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把物体完全( )在水中,大家一定要记住!
【达标检测】
一、填一填。
如图,量杯中的水面原来在( ) 毫升处,放入一个西红柿后,量杯中的水面上升到( )
毫升处,西红柿的体积是( ) 。
二、看图求苹果的体积。
三、你能根据图求出土豆的体积吗?
四、解决问题。
1.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有6升的水,再放入一块石头,这时容器水深18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有多大?
2.在一个长20cm,宽15cm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10cm深的水,把土豆浸没水中,测量现在水深为12cm.请你算出这块土豆的体积。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250 450 200毫升
二、看图求苹果的体积。
8×8×(7-5)=128(立方厘米)
三、你能根据图求出土豆的体积吗?
8-6=2(厘米)
10×10×2=200(立方厘米)
答:土豆的体积是200立方厘米。
四、解决问题。
1.6升=6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20×18-6000
=7200-6000
=1200(立方厘米)
2.12-10=2(厘米)
20×15×2=600(立方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
新知导入
1.观察下面图形的体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新知导入
2.你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吗?
6cm
2cm
2cm
4cm
6×2×2=24(cm3)
4×4×4=64(cm3)
新知导入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新知导入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当初他发明灯泡时,为了得到一个大小适宜的灯泡,他让他的助手帮助测量灯泡的体积,他的助手拿到灯泡后,不知道怎么测量,过了一会儿,爱迪生来询问结果时,看到他的助手一筹莫展,爱迪生转身从他的实验室中拿出了一个量杯,很快的就测量出了这个灯泡的体积。
新知讲解
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吗?
不能用公式,怎么办呢?
新知讲解
15
10
15
10
放入石块后
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单位:cm)
放入石块前
新知讲解
底面长_______cm,宽_______cm,高_______cm。
15
10
10
水面高_______cm。
15
将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
新知讲解
10
15
10
15
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
15-10=5(cm)
水面升高了5cm。
水面升高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等积变形
新知讲解
水面升高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可用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面上升的高。
15×10×(15-10)=750(立方厘米)
新知讲解
水面升高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还可以用放入石块后的体积减去放入石块前的体积计算。
15×10×15-15×10×10=750(立方厘米)
答:石块的体积是750立方厘米。
新知讲解
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
放入石块前
放入石块后
测量溢出的水
量杯
石块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
新知讲解
排水法
溢出法
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利用“溢出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
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橘子、苹果……的体积。
新知讲解
橘子漂在水面上,不能测出橘子的体积。
水要没过物体,像这样把橘子压下去。
新知讲解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
课堂练习
1.填一填。
放入石块前,雪梨的体积是( )mL。
放入石块后,雪梨的体积是( )mL。
雪梨的体积是( )cm3。
200
450
250
课堂练习
2.一个长方体水槽长10cm、宽8cm、高1.2dm.装满水后放入一个马铃薯,水溢出了一部分,取出马铃薯后水面下降了3厘米。求这个马铃薯的体积。
水面下降的体积等于马铃薯的体积。
10×8×3=240(立方厘米)
答:这个马铃薯的体积是240立方厘米。
课堂练习
3.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水深6厘米,放入一正方体石块后,水深10厘米,这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水面上升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
20×15×(10-6)=1200(立方厘米)
答:这石块的体积是1200立方厘米。
课堂练习
4.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形水盆里,放入8只螃蟹,这样水面就比原来上升了0.4分米,你知道平均每只螃蟹的体积是多少吗?
水面上升的体积等于8只螃蟹的体积。
0.4分米=40厘米
60×40×40÷8=12000(立方厘米)
答:平均每只螃蟹的体积是12000立方厘米。
课堂练习
5.拓展练习:有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先将2个大球和1个小球放人桶中,水溢出了15毫升,然后又放入5个同种型号的小球,这时桶中共溢出30毫升水,求一个大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此题需要先求出5个小球的体积之和。
[15-(30-15)÷5]÷2=6(立方厘米)
答:一个大球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学习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还知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完全浸入水中。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水上升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 等积变形
溢出水的体积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3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 有趣的测量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 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观察下面图形的体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形状改变,体积不变。2.你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吗?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当初他发明灯泡时,为了得到一个大小适宜的灯泡,他让他的助手帮助测量灯泡的体积,他的助手拿到灯泡后,不知道怎么测量,过了一会儿,爱迪生来询问结果时,看到他的助手一筹莫展,爱迪生转身从他的实验室中拿出了一个量杯,很快的就测量出了这个灯泡的体积。师:你想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爱迪生是怎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板书课题:有趣得测量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学生:想。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的导入做准备。通过读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情趣,同时与学生产生共鸣,顺理成章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课件出示:师: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吗?师:是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吗?与同伴交流。师:当然可以呀!师: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单位:cm)课件出示: 师:放入石块前,底面长、宽和水面高各是多少?反馈:底面长15cm,宽10cm,高10cm。师:放入石块后,会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 师:放入石块后,水面高……?师: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反馈:15-10=5(cm)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5cm。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师:那也就是说石块的体积就是……?引导学生得出:水面升高的体积=石头的体积。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做“等积变形”。现在你能算出石块的体积吗?反馈:(1)可用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面上升的高。15×10×(15-10)=750(立方厘米)(2)还可以用放入石块后的体积减去放入石块前的体积计算。15×10×15-15×10×10=750(立方厘米)二、利用“溢水法”测量石头的体积师:如果把石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会有什么变化?师: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课件出示: 师:这次石块的体积又变成了谁的体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石块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师:淘气刚才用的叫做“排水法”,这种叫做“溢出法”。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利用“溢出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课件出示:三、强化测量的方法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反馈: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测量橘子、苹果……的体积。师拿出装半杯水的容器与橘子,然后把橘子放入杯中。 师:发生什么事了?师:这样能测出橘子的体积吗?想想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得出:水要没过物体,像这样把橘子压下去。师:原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大家一定要记住!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不能用公式,怎么办呢?学生:可以用爱迪生刚才的方法测量吗?学生:可是怎么测量呢?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将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得出:水面高15cm。学生独自算算,然后集体交流。学生: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反馈。学生根据实际经验自由说说:水会溢出来。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读一读。学生根据实际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橘子漂在水面上的。 学生自由说说。 结合教材常设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通过观察淘气的测量方法,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了解利用“溢水法”测量石头的体积,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思想,亲身体验“等积变形”的思想。通过交流,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运用 1.填一填。放入石块前,雪梨的体积是( )mL。放入石块后,雪梨的体积是( )mL。 雪梨的体积是( )cm3。 2.一个长方体水槽长10cm、宽8cm、高1.2dm.装满水后放入一个马铃薯,水溢出了一部分,取出马铃薯后水面下降了3厘米。求这个马铃薯的体积。 3.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水深6厘米,放入一正方体石块后,水深10厘米,这石块的体积是多少?4.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形水盆里,放入8只螃蟹,这样水面就比原来上升了0.4分米,你知道平均每只螃蟹的体积是多少吗?5.拓展练习:有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先将2个大球和1个小球放人桶中,水溢出了15毫升,然后又放入5个同种型号的小球,这时桶中共溢出30毫升水,求一个大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利用说一说帮助学生回忆新知,整体感知。
板书 有趣的测量水上升的体积石块的体积→等积变形溢出水的体积 通过板书呈现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