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强化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B.人的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 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物在镜中成的是虚像
C.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D.当物面镜时,像变大
3.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地面不发生反射 D.水面发生漫反射
4.如图所示,用球形鱼缸养金鱼,当人们从鱼缸侧面观赏缸内球形鱼缸的金鱼时,看到的是( )
A.金鱼的实体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虛像
5.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着上衣、裙子的演员身上(上衣和裙子都是单色),观众看到她全身红色。则演员衣服搭配有几种情况( )
A.4 B.3 C.2 D.1
6.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平面镜 D.钻石
7.2021年5月26日月全食与“超级月亮”恰好相遇,形成了超级红月亮,我国东部地区可见月食现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月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不断增大,反射角随之减小
9.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人越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10.“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灯光下做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海市蜃楼”中的“幻影”等等。以上各种“影”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电影——凸透镜成像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幻影——光的反射
11.云南北迁亚洲象群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为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象群之间通过超声波相互交流
B.象群听不到人的说话声
C.象群不会“说话”,是用感觉和眼神交流的
D.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红外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
13.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 _____;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_____对眼睛造成伤害。
1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k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α星(又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α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年,则半人马α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光年。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射向平面镜时,α=40°,则入射角等于 ______(角度);若保持入射光线AO不动,转动平面镜,使α减小10°,则反射角等于 ______(角度)。若AO与镜面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角度)。
16.某同学站在水边俯视自己的倒影,他的脸离水面0.5m处,水中脸的像与水面相距______m,当他的脸靠近水面时,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17.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看到平静的湖面上有树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
18.绿色植物只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绿色光,绿色光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的三原色之一,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19.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明的距离为______m,小明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___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试验中,某同学让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入射角i 10° 20° 30° 40°
折射角r 15.1° 30.9° 48.6° 74.6°
(1)折射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______。
(2)如果介质是空气和水,请你在图中标出光的传播方向______。若此时不断增大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______。
22.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两个焦距相同而直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
(2)当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征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理。并且由数据可以推断此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______;(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30cm C. 15cm<f<22.5cm
(3)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在向上移动,为了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实验过程中小金发现如果在凸透镜的左侧观察,在凸透镜上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等大的像。你推测这个像的成像原理是蜡烛发出的光在凸透镜的左侧面上发生了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
23.某小组同学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他们分别测量并记录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10可得: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②分析比较表一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可得:当_________;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表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 (度) 折射角 (度) 实验 序号 入射角 (度) 折射角 (度)
1 20 13 6 13 20
2 30 19 7 19 30
3 40 25 8 25 40
4 50 31 9 28 45
5 60 35 10 33 55
④他们增大入射角继续研究,表三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实验数据,表四中的入射角为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拟进行实验的数据。小王分析了表三的数据,结合之前得到的实验结论,认为表四中实验序号______中拟定的入射角会找不到折射光线。
表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表四: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 (度) 折射角 (度) 实验 序号 入射角 (度) 折射角 (度)
11 65 37 15 40
12 70 39 16 50
13 80 41 17 60
14 89 42 18 70
24.某物理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位于光具座B点时,通过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cm;凸透镜对光有____作用;
(2)当蜡烛位于A点时,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要想使像变大一些,可以将蜡烛向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3)当蜡烛位于D点时,通过调节光屏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利用蜡烛放在____(选填“A”“B”“C”或“E”)点是放大镜成像原理;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一只飞蛾飞落在凸透镜上半部分,此时光屏上____。(选填“会有飞蛾的像”“会出现飞蛾的影子”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A
7.A
8.B
9.C
10.D
11.D
12.B
13.红外线 紫外线
14.3.0×105 42
15.50° 60° 0°
16.0.5 不变 漫反射
17.直线传播 反射
18.反射 是 红外线
19.4 不变
20.凸 缩小
21.增大 折射光线消失
22.大 放大 投影仪 C 下 反射
23.小于 大于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6、17、18
24.同一高度 10.0 会聚 缩小 右 不能 E 烛焰的像变暗了一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