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11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11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2 15:36:56

文档简介

济南十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后再写上新答案;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1.与下图叙述的特征相符的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2.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文化遗存
A.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B.标志中国迈入奴隶社会
C.体现人类社会的最早文明 D.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3.“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所说的周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4.春秋时期,秦、齐等国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在思想领域,尚贤择能的观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诸侯争霸的需要 B.王室衰微的冲击
C.世官制度的瓦解 D.军功爵制的发展
5.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其共同点是
人物 主张
老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荀子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管仲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主张民贵君轻 B.反对征收赋税
C.关注民众生活 D.重视强国富国
6.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7.《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材料中未涉及到的商鞅变法内容有
①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连坐法
④军功授爵制 ⑤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⑥废井田
A.①⑤ B.②⑥ C.③④ D.⑤⑥
8.《史记》载:“(蒙)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这反映了秦代
A.普遍实行禅让制 B.世官制影响犹在
C.依军功大小授官 D.察举制已经形成
9.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
A.加速了国家分裂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增强了诸候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
10.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1.2002年,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三万多枚秦简,它们是秦代地方政府的档案。里耶秦简中有很多关于各类人口管理的档案资料,包括常居人口、流动人口等,为我们了解秦代户籍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里耶秦简反映了秦朝
A.首创户籍管理制度 B.基层管理制度严密
C.社会治理领先世界 D.对江南的有效控制
1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 B.兴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C.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D.商品交换使用统一货币
13.“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制定秦律、称皇帝 B.设置三公、行郡县
C.焚书坑儒、修陵墓 D.统一文字、平南越
14.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据此可推知,儒学的传播
A.使得法治思想被遗弃 B.使边疆地区完全得到了汉化
C.使各族生活方式趋同 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5.西汉更赋表,从如表可以看出,以钱代役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
D.防止了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
16.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汉朝通过察举制,以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B.九品中正制为真正有才学且出身低微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
C.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D.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取士,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7.东汉末年,孙坚(孙权之父)在讨伐董卓过程中意外得到传国玉玺,一时间“天命所归”的流言纷起;刘备一直号称自己是汉朝皇族的后裔;曹丕更是效法古人,通迫汉献帝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这些信息表明当时
A.正统观念影响深刻 B.宗法制度得到重建
C.封建迷信逐渐扩散 D.王政复古成为潮流
18.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复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20.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21.唐朝政府改变了历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唐朝( )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C.国力十分强大 D.意在于保卫边疆
22.如图所示是宋代城市中的流动小商贩活动图,图中妇女、小孩参与买卖活动的形象栩栩如生。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B.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C.商业经营相对自由 D.商人揽客策略灵活
23.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2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立了通判监督地方官
B.唐朝三省仅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C.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D.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
26.唐代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此种变化主要缘于(  )
A.节度使权力膨胀 B.宋朝崇文抑武政策
C.科举制以文取士 D.宰相权力日趋弱化
2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制作的表格,其中①代表的是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①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
② 定都兴庆府,模仿北宋制度
③ 实行“猛安谋克”制,后现“大定之治”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8、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二十三座。宋朝瓦舍中会出现的现象有( )
A.叫卖京剧脸谱 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
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 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
29.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日益繁荣。适应市民阶层精神需求,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其标志是
A.词 B.散曲 C.元杂剧 D.说书与话本
30.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下列哪项不符合客观事实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 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商君”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分)他推行的变法对秦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2分)
江南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至少列举3点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至少列举2项措施)(4分)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 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隋炀帝大业年间 始置进士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反映了哪几种选官制度 (6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选官标准的变化。(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8分)
(

2
页 共
7

)高一历史
(

1
页 共
7

) 高一历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DAAAC 6——10 DDBBC 11——15 BDCDC
16——20 BABAC 21——25 ACDBC 26——30 BAD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分)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分)
(2)现象:江南经济发展迅速;(2分)
原因: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 (任答3点可得6分)
(3)迁都洛阳(2分)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给分)
(4)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2、(20分)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
(2)选官标准的变化:从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6分)
(3)(8分)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为国家选拔了高素质人才;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8分,任答4点即给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