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工艺灯的发展,欣赏感受各类艺术灯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废旧材料制作彩灯的环保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艺灯给生活和节日增添气氛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
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工艺灯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工艺灯的制作。
教具准备:彩纸、白板纸、皱纹纸、剪刀、胶水、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猜谜语:一个南瓜两头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品)
请学生回答:(灯笼)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工艺灯
新授:
1、介绍灯灯笼的起源:中国的灯笼又称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2、大屏幕出示各种灯笼介绍灯笼的分类:
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
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3、中国灯笼的用途:
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蔑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伞灯(字姓灯),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4、制作工艺:
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
5、材料:
利用各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
6、出示教师制作的灯笼,(学生喜欢)。看看老师的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观察(用纸)。对,这款灯笼不用任何骨架,单纯用纸制作而成的,用了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三棱锥围成的。
7、大屏幕播放视频(灯笼制作过程)边看边提示。
三、作业要求:
1学生分组完成二十角灯笼的制作。
2注意:
五边形的边长和三棱锥的棱长相等。
粘贴时要从灯笼的上口或下口开始。
展示交流:
把各组的灯笼进行展示,看看哪组的作品更精致。
评价小结:
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对他们的默契合作给于表扬,同学们课后可以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自己制作灯笼,并尝试制作精美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