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拔高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jǐn jí wěi tuō tàn tīng bù zhì jī è
xiōng táng dū du jié duàn shuǐ zhài nà hǎn
二、单选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恰好/融洽 坠落/辍学 霹雳/刀劈
B.妒忌/嫉妒 惩罚/丞相 擂鼓/花蕾
C.投奔/奔向 忌讳/晦气 湖泊/血泊
D.诡计/轨迹 踉跄/呛声 岗位/景阳冈
2、 给下面的人物选择对应的性格特点( )。
王熙凤( ) 猪八戒( ) 关羽( )孙二娘( )
A.忠义英勇 豪放野蛮 精明能干 好吃懒做
B.精明能干 好吃懒做 忠义英勇 豪放野蛮
C.豪放野蛮 精明能干 好吃懒做 忠义英勇
D.好吃懒做 忠义英勇 豪放野蛮 精明能干
三、填空题
1、 词语仿写
AABB式词语: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飘飘飖飖
类似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
类似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形容人有智慧的词语:神机妙算
类似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抓耳挠腮
类似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他摘下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 )
2.骆驼真沉得住气。( )
3.我能让狂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
4.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武松知道景阳冈上有猛虎。武松坚持往冈上走。(用关联词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猪八戒吃东西的样子,逗得他哈哈大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记》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冬季节,屋子里冷得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五、语文与生活
在你阅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角度中任选一个简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1)大明(______)刻苦学习,(_______)热爱劳动。
(2)大明(______)刻苦学习,(_______)成绩很好。
(3)大明(______)刻苦学习,(_______)不注意锻炼身体。
(4)大明(______)刻苦学习,(_______)能提高成绩。
七、 理清课文脉络
按照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______)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______)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要他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______)诸葛亮“借”到了曹操的箭,船队驶回南岸。
(______)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上饮酒取乐。
(______)诸葛亮请鲁肃相助,借来船只、军士等。
八、阅读
1、 读下面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几个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zhuàn)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
……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拖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
(片段二)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 “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bìn)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quán)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片段三)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rán)赛寿星。耳中鸣玉磬(qìnɡ),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chǎnɡ)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1】(梳理情节)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梳理故事情节。
孙行者一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________);二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_______);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变成的是(_______)。
【2】(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下面加点词句的意思。
(1)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语言)读下面描写外貌的句子,这一古典名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你的发现。
A.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B.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C.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人物)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分明是个妖怪,他(八戒)却不能认得。(旷野无人之处走出一个妙龄女子,猪八戒为什么认不出是妖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白骨精被孙悟空“棒打”,还夸他“着然有眼”,这表现出孙悟空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①三国时,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吕蒙从小炼就了一身武艺,十几岁就开始在军队中服役了。打仗时,他冲锋陷镇,十分勇敢,常常手提大刀,第一个杀入敌阵,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吴下阿蒙”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②可是,吕蒙识字不多,自称“大老粗”,不爱学习。吴国国君孙权劝他要多读点书,对他说:“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没有文化是不能统率千军的。一个将军( )要勇敢,( )要有智谋,这样才能服众。”吕蒙听了不以为然,心想:“我没读多少书,也不比别人打的胜仗少啊!”他对孙权说:“军营里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多余的时间读书啊!”孙权知道吕蒙在找借口,就列举了许多刻苦学习、成就不凡的伟人的例子,并说:“( )想读书学习,时间( )可以找到。”
③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以后,发奋读书,白天处理军务,晚上常常挑灯夜读,逐渐喜欢上了读书。果然,几个月下来,吕蒙的知识明显丰富多了。
④有一次,吴国的军师鲁肃到军营来看望吕蒙,两人一起讨论一些问题。鲁肃发现吕蒙的举止谈吐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感到惊讶,问道:“吕将军好像跟以前不大一样,是怎么回事?”吕蒙听后哈哈大笑:“朋友相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我早就不是以前那个粗鲁的阿蒙了!”
⑤孙权也听说了吕蒙发奋读书的事,对他更器重了,还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赞吕蒙,要求其他将领要以吕蒙为榜样,好好学习文化。
【1】圈出第①自然段的两个错别字,依次改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若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讲了吕蒙________________,让鲁肃__________,让孙权__________。“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下阿蒙”指的是__________。原先,吕蒙认为__________,因此以_________为借口不想读书。但是,他听了___________的教导后,________________,结果让____________刮目相看。
【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紧急 委托 探听 布置 饥饿
胸膛 都督 截断 水寨 呐喊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
“置”的下面是一个“直”字,注意不要写少一横;“督”字上面是一个“叔”,下面是一个“目”;“截断”的“截”左下角部分要写正确,与“栽”“裁”区分开来;“水寨”的“寨”下面要注意写准确,与“塞”“赛”区分开来。
二、1、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辨别。题目的要求是选择“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注意审题。认真读准每一个词语的字音,注意声调、韵母、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才能加深印象。下面列出各个加点字的字音:
A项,恰(qià)好/融洽(qià) 坠(zhuì)落/辍(chuò)学 霹(pī)雳/刀劈(pī)
B项,妒忌(jì)/嫉(jí)妒 惩(chéng)罚/丞(chéng)相 擂(léi)鼓/花蕾(lěi)
C项,投奔(bèn)/奔(bèn)向 忌讳(huì)/晦(huì)气 湖泊(pō)/血泊(pō)
D项,诡(guǐ)计/轨(guǐ)迹 踉跄(qiàng)/呛(qiàng)声 岗(gǎng)位/景阳冈(gāng)
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解答此题需对每个人物性格有所了解。
王熙凤人称“凤姐”、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别称“凤辣子”。她聪明、漂亮、能干、是个狠毒的“凤辣子”。
猪八戒性格特点:《西游记》中的人物。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
关羽:忠义,但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义的化身。
孙二娘的性格特点是胆子大,武艺强,行动野蛮,杀人成性,有智慧,精明豪放。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人物,菜园子张青的妻子,外号母夜叉。
三、1、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 开开心心 一心一意 自言自语 百发百中 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聪明绝顶 交头接耳 口是心非 拳打脚踢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1)考查AABB式的词语的仿写,类似的还有叽叽喳喳、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
(2)考查ABAC式词语的仿写。类似的还有自由自在,无影无踪、自说自话等。
(3)考查形容人有智慧的词语的仿写。类似的还有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学贯中西等。
(4)考查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的仿写,类似的还有眼高手低、目瞪口呆、手足情深等。
2、比喻 拟人 设问
四、虽然武松知道景阳冈上有猛虎,但是他坚持往冈上走。 猪八戒吃东西的样子,逗得他哈哈大笑,笑声震得窗外的大树直摇晃。 《史记》描写了人物。 像冰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关于关联词、改写夸张句、缩句、补充句子的运用能力。
(1)这道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掌握与运用。
句中前句说山上有猛虎,武松正常要绕路的,后句说他坚持往冈上走,可知前后句是转折关系。“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转折,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变化后的状态。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夸张修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题干要把“大笑”进行夸大夸张的描写,例如:笑声震得窗外的大树直摇晃,就是夸大夸张。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缩句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题干中把“地”前面的修饰词“成功”去掉,把“的”前面的修饰词“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去掉。剩余部分整理即可。句子中的描写了的“了”不能去掉,表示程度的词语要保留。
(4)本题考查学生补全句子的能力。补充的内容要符合语境。
题干中语境是冬天,把屋里冷的程度补全即可。例如:屋子里冷得像冰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冷的程度。
五、示例:孙悟空给我的印象最深。孙悟空有活泼好动、聪明机智、不服管教、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对师父忠诚,对师弟们也很照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对名著的掌握。可以在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来描写。根据题干提示可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理由。如:孙悟空给我的印象最深。孙悟空有活泼好动、聪明机智、不服管教、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对师父忠诚,对师弟们也很照顾。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无统一答案。
六、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七、5 1 4 3 2
八、1、【1】 年轻女子 老妇人 老公公
【2】 争论,讲道理。 被别处的妖怪耻笑,让自己感到伤心难过。
【3】这些句子的句式非常整齐,读起来就像诗一样,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韵律感。
【4】 因为猪八戒被白骨精变成的女子的漂亮外表蒙蔽了双眼。 通过白骨精对孙悟空的夸奖,从侧面表现出孙悟空警惕性高、善于观察的特点。
2、【1】炼→练 镇→阵
【2】不但 而且 只要 就
【3】 不认为是对的。文中是说吕蒙不认为孙权的话是对的。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文中是说吕蒙前后变化很大。
【4】 听了孙权的教导以后,发奋读书,几个月下来,知识丰富多了 刮目相看 更加器重 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吕蒙 自己没读多少书,也不比别人打的胜仗少 没有时间 孙权 发奋读书,白天处理军务,晚上常常挑灯夜读,逐渐喜欢上了读书 鲁肃
【5】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与时俱进地看到事物的变化和成长。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要注意字音、字义和字形,观察其细微的差别,准确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炼: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钢。~焦。~油。练:反复学习,多次操作。
练就:意思是练成,经过练习训练而取得某一成就。因此要把“炼”改为“练”。
冲锋陷阵:指作战勇猛。阵: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镇:指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因此要把“镇”改为“阵”。
【2】
本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句子间的关系,依据句子间的关系选用关联词语。
根据句中“勇猛、智能、才能”词语分析可知,句子前后句的关系是更进一步的,属于递进关系。因此选用:不但……而且……。
根据句中“想读书学习、时间可以找到”词语分析可知,读书学习的条件是找到时间,句子前后句是条件关系的,因此选用:只要……就……。
【3】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能力。
(1)不以为然:本意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词语出现在文章第②段,吕蒙对于孙权的话不以为然,也就是吕蒙不认同孙权说的话。
(2)判若两人:本意是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词语出现在文章第④段,鲁肃发现吕蒙的举止谈吐跟以前相比判若两人,句中意思就是鲁肃认为吕蒙的言行和以前像两个人一样。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概括能力。
(1)根据题干的关键词确定答案在③到⑤自然段,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
根据第③段总结吕蒙的变化是听了孙权的劝导,发奋读书,挑灯夜读,几个月下来,知识明显丰富多了。
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在第④段,刚开始认为判若两人,感到惊讶,最后说“朋友相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孙权对吕蒙的态度在第⑤段,不仅更加器重而且经常和别人夸赞吕蒙的变化。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是鲁肃对吕蒙说的话,意思是指吕蒙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鲁肃要改变对他的看法。
(2)“吴下阿蒙”指的就是吴国的吕蒙,根据文章第①段的第一句话“三国时,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可知。全文主要内容就是吴国吕蒙因作战勇猛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孙权劝说他要多读书,起初吕蒙并不认同,心想“我没读多少书,也不比别人打的胜仗少啊!”后来听了孙权的劝导白天发奋学习,夜晚挑灯夜读,几个月后,吕蒙的知识明显丰富多了,在与鲁肃的交谈中让鲁肃刮目相看,也让孙权更加器重并夸奖吕蒙的变化。根据主要内容进行填空。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感悟和启发。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