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卷)
一、抄写句子要正确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阅读作为浩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是一生的必修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 下面四组词语中,带划线的读音有错误的选项是( )
A: 妒dù忌 惩chéng罚 胆怯qiè 谋móu划
B: 弓弩nǔ 仍réng旧 呐nà喊 上当dàng
C: 幔màn子 水寨zhài 暂时zàn 强通qiáng
D: 擂léi鼓 调diào度 胶漆qī 推却què
2、 下面句子中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请你选出来_______________。
A: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过是想借机陷害自己,却不和周瑜讲,说明诸葛亮怕周瑜。
B: 《草船借箭》中聪明过人但又很自负、妒贤嫉能的人物是曹操。
C: 《草船借箭》一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D: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弓箭,是因为军情紧急,急需用箭。”
三、填空题
1、 比一比,再组词。
擂(______) 寨(______) 窜(______) 诡(______)
蕾(______) 赛(______) 蹿(______) 脆(______)
2、 读句子,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恰(________)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2.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________)。
3.那只大虫咆哮(__________)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4.(那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_______)鹿为友,猕猿(___________)为亲。
5.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_______)断了线。
四、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1)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________)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________)
(3)石猴喜不自胜。(________)
六、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请你参加“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几个活动内容。
①开展一次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演出活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一张名人语录,请你写一则有关读书立志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午,班级将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演出活动,由你去邀请班主任李老师,你会怎样对李老师说?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下面错乱的句子。
________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
________诸葛亮请鲁肃帮忙调拨船只。
________曹操派弓弩手朝江中放箭。
________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用短期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
________诸葛亮令船驶向曹营,命军士擂鼓呐喊。
________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八、阅读
1、 阅读芳草地。
空城计(节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兵到时,不可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照样了,梳理故事脉络。
【3】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司马懿和孔明两人“笑”背后的想法。
(1)司马懿“笑而不信”,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笑容可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
B.司马懿用兵谨慎,生性多疑
C.诸葛亮用兵谨慎,设有埋伏
D.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不会弄险
【5】试想一下:假设魏兵统帅换成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诸葛亮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字排开”是为了 ,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是为了____________ 。
【2】诸葛亮笑着回答鲁肃的疑问,这说明诸葛亮掌握了曹操的________性格,也说明了他对事情的结果已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阅读作为浩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和精华——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是一生的必修课。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书写能力。书写时注意字体间架结构,把汉字写规范、端正整洁,格式要正确。
二、1、D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妒忌,妒忌,同'忌妒、嫉妒',它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在爱情之中常有“吃醋”的说法。胆怯,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是一种心理活动。谋划,读作móu huá,也作“谋画”。筹划;谋虑计划:暗中谋划|具言谋画|慷慨善谋画。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弩弓、弩机、弩手(弓手)、弩箭、弩炮(发射石块的弩机)。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 仍旧,指照旧不变;副词,指仍然。如:扫完地,他仍旧将笤帚放回了原处。呐喊(nà hǎn):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上当,指中了别人的奸计而受骗。幔子,悬挂起来做遮挡用的布、绸子等。一般用于做遮挡物。水寨,亦作“ 水砦 ”。指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见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海岛便近去处皆设水寨,以据险伺敌。暂时,近义词:临时、暂且、短暂,短时间内。强通,强迫通奸。《新五代史·杂传·朱宣》:“尝以月旦,遣爱妾候 知训 家, 知训 强通之。”擂鼓,擂,敲打。擂鼓,指敲战鼓。调度,常用作动词,意为调动;安排人力、车辆。胶漆,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比喻情意投合,亲密无间。推却,畏缩;不敢向前。
【点评】考查学生对拼音的熟练程度,对于这些易写错的拼音,应注意辨析,并掌握它们的组词。
2、C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诸葛亮明知周瑜不过是想借机陷害自己,却不和周瑜讲,并不是说明诸葛亮怕周瑜,而是想展示自己的才干。《草船借箭》中聪明过人但又很自负、妒贤嫉能的人物是周瑜。《草船借箭》一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点评】学生应注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1、擂台 山寨 流窜 诡计 花蕾 比赛 上蹿下跳 脆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①“擂”和⑤“蕾”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偏旁不同。
组词:擂台、花蕾
②“寨”和⑥“赛”字形相近,读音不同,部首相同。
组词:山寨、比赛
③“窜”和⑦“蹿”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偏旁不同。
组词:流窜、上蹿下跳
④“诡”和⑧“脆”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偏旁不同。
组词:诡计、脆弱
2、qià zhài páo xiào zhāng mí yuán jiǎo
解析:
1.恰(qià)好;2.水寨(zhài);3.咆哮(páo xiào);4.獐(zhāng)鹿,猕猿(mí yuán);5.铰(jiǎo)。
四、你留我在家里歇,拿大虫来吓唬我,一定是想在三更半夜谋我钱财,害我性命。 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什么也不怕。 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我一定斗不过。
五、B C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的细节描写。
(1)从“蹲”“纵”“跳”这些动词,可知描写的是石猴的动作。
(2)从“诸葛亮笑着说”以及他说的内容,可知这是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
(3)“喜不自胜”是指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这里描写的是石猴发现水帘洞时,激动兴奋的神情,可以看作神态描写。
六、开展一次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展一次“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李老师您好,同学们计划下午要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课本剧演出活动,您有时间来观看吗?
七、5 2 4 1 3 6
解析:
一般来说,句段的顺序可分三大类:时间顺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正常的先后顺序为主,排列句子的练习中极少出现倒叙的语段。空间顺序:空间上的远近顺序,包括由近到远、由远到近、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等类型。逻辑顺序:逻辑上的总分顺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结构顺序。面对具体题目时,为提高解题效率,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第一步:粗读通大意。第二步:细读明顺序。第三步:品读定排列。有时也可以靠语感来排序。
八、1、【1】 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文中指众人听到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向着西城蜂拥而来,全都变了脸色。 轻举妄动。文中指诸葛亮让大家在司马懿的军队到来时,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行动。
【2】孔明临城施计 司马懿中计 司马懿退兵
【3】 诸葛亮,你的计策已经被我看穿了,你想引诱我进城,没门。 司马懿生性多疑,我一定要笑得自然一点儿,不能让他看出破绽。
【4】C
【5】不能。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而且他对诸葛亮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如果用空城计,司马昭极有可能会攻城,那么诸葛亮的计策就会失败。
解析:
【1】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作答时,先从文中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失色是指①失去原来的光彩:黯然失色|这景色真是美得使我以前所见的都要失色。 ②因惊恐而改变脸色:大惊失色。文中指众人听到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向着西城蜂拥而来,全都变了脸色。擅动轻举妄动。文中指诸葛亮让大家在司马懿的军队到来时,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行动。
【2】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仔细读选文,分别找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相对应的内容即可。题目给了示例,格式是“人物+做了什么”,另外三个空也要按照这样的格式去填写。
【3】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作答时,可以结合选文内容以及在阅读中对人物的了解进行填写。司马懿“笑而不信”是其生性多疑,小心谨慎,自以为看穿了诸葛亮的计策而按兵不动的体现;诸葛亮“笑容可掬”是其故作坦然轻松,以诱惑司马懿中计的体现。
【4】
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诸葛亮的“空城计”能成功,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司马懿的性格、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等都有密切关系。从选文中可知,诸葛亮并没有设下埋伏,因此C项是错误的。
【5】
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诠释了司马昭的野心。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和司马懿的性格不同。因此,如果统帅换成司马昭,那么他会攻城,“空城计”就不会成功了。
2、【1】 掩护船只不被认出 便于逃跑 得到更多的箭 制造战争的声势
【2】 多疑 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