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6《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1: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七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编选的三篇文章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猫》这篇课文,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的人生思考。特别是由于我的武断和粗暴造成第三只猫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责。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这篇文章既是一曲弱者的挽歌,也是一曲人性的牧歌。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符合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和特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三次养猫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意,结合背景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和特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意,结合背景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询问:同学们有过怎样和动物相处的经历呢?学生分享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动物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可能给你带来痛苦,留下遗憾。今天我们要学习郑振铎的《猫》,他和猫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在导入前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二)主角之争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课文写了几只猫?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只猫?
  (PPT出示:请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句谈谈你印象最深刻的那只猫。)
  2.作者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设:结局都是亡失、心情都很难过。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三次表达“我”“难过”的语句。
  【课件出示:1.标注出三只猫亡失后三次表达“我”“难过”的语句】
  预设:
  “一缕的酸辛”
  “怅然的,愤恨的,诅骂”“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我心里十分难过”“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课件出示:2.按句式说话:“第_______只猫亡失后,作者的难过,从可以看出。”】
  4.读一读,比较一下作者的心情。
  预设:语速缓慢,语气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强烈。
  “比”字,说明文章的主要写法是对比。“更”字,说明文章的重点在第三只猫上。
  5.本文作者书写的主角是哪一只猫?
  预设:第三只猫。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征,包括外貌、来历、特点等,明确文中三只猫结局都是亡失作者心情都很难过,但第三只猫的结局最让作者难过,从而得出结论作者在文中书写的主角是第三只猫。
  (三)死亡之谜
  1.第三只猫是怎么死的。
  预设:因为我认为它吃了我们家的芙蓉鸟,打了它一棒。
  2.“我”认为它是吃芙蓉鸟凶手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我们回到芙蓉鸟死亡的现场去看一下。(师示范读21-22段)作者看到了什么? (师范读“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听一听老师刚才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预设:我来到现场了看到鸟羽毛松散我马上就猜测一定是第三只猫干的
  第一次强调的是“猫”,第二次强调了“一定”。
  4.从“好像”到“一定”说明“我”是怎么推断的?
  预设:靠着自己的想象
  5.除了我断定它是吃芙蓉鸟的凶手外,当时还有谁也在案发现场?她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预设:妻子,她也认定猫是凶手,她说“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6.那么到底是谁咬死芙蓉鸟的?
  预设:凶恶的黑猫。
  7.原来真相是那只黑猫吃的,那我看到的是假象。
  【课件出示:似乎也特别注意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假象】
  8.它刚到我们家时,作者一家对它的看法是?
  预设:难看、忧郁、懒惰。
  【课件出示:15-16自然段 印象】
  9.第三只猫死亡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我们一家都不喜欢它,对它第一印象不好有偏见,又被假象蒙蔽没人为它辩解,它的死是因为被我们一家不公正的对待。
  10.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我心里十分的难过;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过渡: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最难过,那么我们就一起去聆听作者的亡失之叹。
  【课件出示:亡失之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三只猫亡失之后作者的情感,突出第三只猫亡失之后作者的感情是更难过。然后一起探究第三只猫的死亡之谜,进一步分析作者被印象所迷惑,被假象所蒙蔽,主观臆断冤枉了第三只猫的愧疚、难过之情。为探究主题做铺垫。】
  四、亡失之叹:
  1.请大家深入思考,第三只猫亡失的仅仅是生命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还有清白、快乐、幸福、尊严,平等,自由,价值……
  2.我们一家又亡失了什么呢?
  预设:公平、善良、关爱弱小等
  3.这些都是我们人性中最美好的一些品质,但我们一家却亡失了它们。所以作者十分的难过,良心不安。对第三只猫亡失后的情感主要集中在30-34自然段,请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30-34段,标注出重音】怎样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心情?
  预设:要读出自责、难过、愧疚
  【课件出示:朗读技巧】
  (教师点评时要适时指导朗读技巧:语速由缓慢到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道略有升高,读出作者的悔恨自责之意。)
  (配乐朗读)
  4.一个文人,通过回顾养猫的经历,直刺自己的良心,解剖自己的内心,自我反省。我们来看看郑振铎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一篇文章。这本集子创作于1925年至1927年间,秉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不仅关照社会,也注重“内视”。他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课件出示:“为人生”,不仅关照社会,也注重“内视”。“人生的镜子”,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同情弱小,谴责专制霸弘扬公道、民主、博爱】
  6.师:学习了本文,文中的猫和人虽然亡失了一些东西,但我们有什么收获呢?大家有怎样的感悟?
  【课件出示: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对于文中的第三只猫;对于“我”的妄下断语;对于家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
  预设: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知错就改。
  要实事求是,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负弱小。
  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善良,多一点正义。
  小结: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猫的亡失更难过的,比猫的亡失更难过的是美好人性的亡失。所以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想想看,这个社会,我们怎样创造美好,怎样呵护生命。这就是一位作家的良心和作家的自我剖析,也是我们应有的思考。
  板书:
  印象 反省 公平公正
   尊重理解 人性的美好
  假象
  【设计意图:走进作者文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挖掘读者文本。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
  (五)作业布置
  课后推荐阅读:老舍《我家的猫》,梁实秋《猫的故事》、《白猫王子五岁》等文章。
  (六)教学反思
  一开始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就想着要兼顾“四维互动”阅读教学模式,要有多种读书形式,读得效果好,学生才能抓住关键词和重点段落分析猫的特点,才能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语言与情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一)、立足作者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应该是通过教师钻研文本,走近作者,传递寓于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感悟”?学生能谈到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弄清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知错就改等。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了解郑振铎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一篇文章。这本集子创作于1925年至1927年间,秉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不仅关照社会,也注重“内视”。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学会反思的重要性。
  (二)、兼顾编者文本
  根据统编语文教材必须具有教学目标整体视野的要求,统筹考虑单元整体目标,在授课时,我把握住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的要求和内容,定位了课堂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2、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命运和特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了解作者三次养猫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意,结合背景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确立教者文本
  教者研读文本的角度、深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十分重要。通过深入研读文本、研究《猫》的教法学法,我最终确立了“主角之争”“死亡之谜”“亡失之叹”三个教学环节。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生发出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猫的亡失更难过的,比猫的亡失更难过的是美好人性的亡失所以要创造美好,呵护生命的感悟。学会了通过默读、朗读,勾画重要语句,揣摩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的主旨的方法。
  (四)、体现学者文本
  在凸现课程目标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习惯,个性解读、理解文本。所以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和同学相处的经历;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句谈谈印象最深刻的那只猫;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等这个几个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体现“学生本位”课堂理念,让学生们有充分的自我思考的环境、自我解读的机会。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