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精练1.《白洋淀纪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精练1.《白洋淀纪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2 22: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推荐名著精练1
《白洋淀纪事》精练
一、填空题。
1.《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
【答案】孙犁 荷花淀
2.一提到作家________(人名),人们仿佛就看到了__________(地名)“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他喜欢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讲述父老乡亲的故事。
【答案】孙犁 白洋淀
3.《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荷花淀》 《芦花荡》
4.她勤劳、能干,贤惠、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送丈夫去了队伍;她和村里的妇女们经受了战争洗礼后,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她是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妇女群像的代表。
这段话中的“她”是指_________。
【答案】水生嫂
5.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分析《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的语言,体会她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3)“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4)“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答案】(1)精明细心 (2)心直坦率 (3)性急口快 (4)忸怩温顺
6.孙犁的抗战小说描写的尽管是残酷的战斗场面,但环境却如诗如画,因而有“______________”之称。
【答案】诗体小说
7.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评为“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
【答案】孙犁
8.《白洋淀纪事》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是“________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孙犁 河北安平 白洋淀纪事 风云初记 铁木前传 荷花淀
9.《白洋淀纪事》一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花淀
芦花荡 光荣 水生 老头子 秀梅
10.《白洋淀纪事》一书中最重要的一篇《荷花淀》最初发表在________年春天延安的《____________》上。
【答案】1945 解放日报
11.《荷花淀》一文中男主人公叫__________,他去参加___________。女主人公叫__________,她和一群妇女去看丈夫,遇到了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生 大部队(八路军) 水生嫂 鬼子 消灭了鬼子,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12.《芦花荡》中的老头子主要干_____________工作,因为___________让他感到羞愧,最后他用计杀死了十几个___________。
【答案】交通员 护送两个女孩子过故人的封锁线时大菱受了伤 鬼子
13.《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选集,曾被评为“____________”,是中国现当代文学_______派代表作,《______》与《________》是最负盛名的作品。
【答案】孙犁 小说、 散文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荷花淀 《荷花淀》 《芦花荡》
14.《荷花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塑造了以______为代表的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据地军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答案】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 水生嫂 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 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二、选择题。
1.下面对《荷花淀》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荷花淀》按照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段。
D.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案】B
2.下列对《芦花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孙犁,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B.这篇小说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C.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但还让我们看到了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了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这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D.“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有非常、过分的意思,这个词用得不妥当。
【答案】D
3.下列对《山地回忆》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女主人公是一个脾气火暴、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孩子。
B.文章开头以主人公妞儿和八路军战士“我”之间关于“卫生”的讨论为线索,重点表现了抗战时期普通老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八路军战士的必胜信念。
C.女主人公关于刷牙的一番“宏论”表明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对外界缺乏了解。
D.女主人公对八路军战士不穿袜子“也是卫生吗”的责问,将剑拔弩张的气氛消解成融融暖流。
E.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
【答案】DE
4.下列关于《白洋淀纪事》的表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和《荷花淀》,被誉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B.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身体干瘦的“老头子”。
C.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此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等。
D.小说《山地回忆》的作者孙犁是河北人,现代作家,著有小说《吴召儿》《嘱咐》《九三年》等。
【答案】D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其收入的作品中,《荷花淀》《采蒲台》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狗·猫·鼠》《五猖会》《琐记》《范爱农》等十篇文章。
C.《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风雪山神庙、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尤为精彩。
D.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了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答案】B
6.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洋淀纪事》一书的作者是孙犁,他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
B.《荷花淀》主要讲一个老头子护送姐妹两人坐船,姐姐被日本鬼子打伤, 老头子设计将鬼子杀死在白洋淀里。
C.《山地回忆》中我送给阜平农民代表几匹布。回忆以前,“我”住在他家里,他女儿给“我”织了一双袜子,一家人用贩枣子赚来的钱给女儿买了一张织布机。
D.《吴召儿》中为了躲避扫荡,吴召儿带领我们躲到太行山上她大姨家。吴召儿为了阻击敌人翻穿棉袄,作者把她比作一只小白山羊,在山上奔跑,她里面的红棉袄,被风吹卷,作者把这比作从她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
【答案】B
7.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孙犁擅长描写女性,经常在街上偷听女性讲话,因此在《白洋淀纪事》中描写了许多性格特征鲜明的女性形象。例如《光荣》里的秀梅,她帮助原生抢了逃兵的一支枪,送他去当兵,还帮原生家干农活,积极宣传抗日,是积极向上的新女性代表。
B.《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描写女性在日本鬼子欺辱下的觉醒。敌人追公鸡追到苇垛,发现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想欺辱小姑娘,小姑娘把鬼子推下苇堆,扔下一颗手榴弹,炸死了三个鬼子。
C.《“藏”》这篇小说里的新卯,天天晚上不回家,他媳妇浅花跟他生气,后来知道他在挖地道,拖护战士们,浅花就很支持丈夫的工作。后来浅花和村民们被敌人包围,新卯带战士们救了他们。浅花在地洞里生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藏”。
D.《走出以后》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女性争取个人自由,从旧家庭出走,投身抗战的故事,女主人公杏花,在荒乱之年由小叔子代娶到婆家,女婿不能回来,她公公是个有名的顽固分子。她为了争取个人自由和丈夫解除了婚约,去部队当了护士,为抗战作贡献。
【答案】D
8.下面不属于《白洋淀纪事》的一项是( )
A.《芦花荡》B.《荷花淀》C.《光荣》D.《哦,香雪》
【答案】D
9.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洋淀纪事》一书的作者是孙犁,他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
B.《荷花淀》主要讲一个老头子护送姐妹两人坐船,姐姐被日本鬼子打伤,老头子设计将鬼子杀死在白洋淀里。
C.《山地回忆》中我送给阜平农民代表几匹布。回忆以前,“我”住在他家里,他女儿给“我”织了一双袜子,一家人用贩枣子赚来的钱给女儿买了一张织布机。
D.《吴召儿》中为了躲避扫荡,吴召儿带领我们躲到太行山上她大姨家。吴召儿为了阻击敌人翻穿棉袄,作者把她比一只小白山羊,在山上奔跑,她里面的红棉袄,被风吹卷,作者把这比作从她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
【答案】C(解析:A应为荷花淀派,B应为芦花荡,D应为大姑家。)
10.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对文中“总是”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水生嫂对水生由衷的赞扬。
B表明水生嫂的埋怨情绪。
C.表明水生嫂当时又自豪又埋怨的情绪。
D.侧面表现了水生等战士的爱国热情。
【答案】C
11.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中老头子很喜欢的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B.老头子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表现了老头子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C.那小的觉得有一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挂花”的意思是她“死”了。
D.“在淀里,像一片苇叶,直奔着东南去了。”运用比喻手法,将小船比作一片苇叶,突出小船轻快的特点,老头子撑船技术的娴熟和行踪神出鬼没。
【答案】C(解析:“挂花”的意思应为受伤。)
12.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 )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 a① b② c④ d② e③
B. a① b① c④ d② e③
C. a③ b② c④ d② e③
D. a① b② c② d④ e③
【答案】A
13.语句重音可以突出句中人物的特殊感情。从下列对例句重读词语的分析中,选出最恰当地表现水生嫂当时心情的一项( )
例句: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B.“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C.“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D.“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答案】B(解析:A项强调时间;C项强调时间晚;D项则含责怪之意,不符合人物心情。)
14.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断。
D.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案】B(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应为“抗日战争时期”。)
三、判断题
1.“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其中“狠心贼”是反语,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思念。( )
【答案】√
2.《荷花淀》不仅刻画了一群青年农村妇女的形象,还通过大量的正面描写展现了水生等人的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面貌。( )
【答案】×
3.《荷花淀》中细节描写也很传神,起到了使人物形象丰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在写水生嫂听到水生要去参军时“手指震动了一下”,说明她听到消息后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动,手被划破了,于是后面自然写她下意识地“放到嘴里吮了一下”。 ( )
【答案】×
4.《荷花淀》这篇小说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是以时间为序,疏密有致地展开的,在时间上由夏到秋,由秋到冬;在空间上由水生家写到村上,由村上写到淀上。在这大跨度的时空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个典型场面。( )
【答案】√
四、简答题。
1.你喜欢《荷花淀》中水生嫂这个形象吗?小说里借水生之口给了她评价,一处是“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一处是“一群落后分子”!
(1)你怎样理解水生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明”是从侧面对水生嫂的肯定,但是后来水生又说她是“落后分子”,这是气话,但并不妨碍作者对水生嫂形象的塑造,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因为在追求进步的丈夫看来,妻子再怎么努力,总还是不够的,需要不断进步。
(2)说说你对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生嫂是一个勤劳、体贴、开明的传统女性形象。她是真实的、立体的,在丈夫参军不得不离开家乡时,她也有失望,但是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情,为了革命的需要,不惜牺牲自己最美好的幸福、最美好的青春,支持丈夫积极参军战斗,这是她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2.《白洋淀纪事》的背景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行文中却不见断壁残垣、哀鸿遍野的战争景象,而是一派秀美的白洋淀风光。作者这样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赞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抗日的精神。作者描写白洋淀秀美的风光,一方面衬托了抗日军民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与人情美构成美的画面;另一方面,也暗示美好的家园决不容敌人践踏。
3.《芦花荡》为什么以“芦花荡”为题?文中的老人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芦花荡表现了环境的美丽,有助于烘托人物形象。抗日战士通过芦花荡复杂的地形战胜鬼子,让情节更真实。②文中的老人是一个干练、机警、勇敢、机智、爱僧分明又过于自尊、自信的人。
4.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芦花荡》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英雄老人,屡破封锁→护送女孩,大意失手→设计复仇,严惩鬼子
5.《荷花淀》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其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
6.小说描写战争,但文中不见断壁残垣,而是一派秀美的白洋淀风光。作者这样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赞颂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抗日的精神。描写白洋淀秀美的风光,一方面,衬托这种向上、乐观的精神,与人情美构成美的画面;另一方面,也暗示美好家园决不容敌人践踏。
7.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一下水生嫂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水生嫂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能干、任劳任怨、踏实孝顺、情深意重的贤内助形象;作为游击组长的妻子,水生嫂又是一个心细的、隐忍坚强的、懂大局、识大体、觉悟高的形象。
五、片段阅读题。
(一)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答案】1.D(解析:水生父亲及儿子也是实写。)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你总是很积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总是”有一丝不满与嗔怪,“很积极”又是对丈夫的称赞。(意思对即可。)
(2)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眼泪”和“答应”表现的不是水生嫂的懦弱,而是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意思对即可。)
3.刻画水生嫂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衬托、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水生嫂的勤劳质朴、体贴、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性格。
4.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1)妇人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水生嫂对水生做出的决定没有心理准备,其实是水生嫂的心震动了一下。
(2)“吮了一下”的动作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生嫂对水生有很多不舍,但她又极力忍住,不想让丈夫看出她内心的波澜。
(3)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生嫂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这一细节描写让水生嫂的形象更加真实,表现出了她对丈夫既有不舍,但又得顾全大局的矛盾心理。
5.你对孙犁的创作风格有怎样的认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风光,清新疏朗,散发着潮润润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6.小说开头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故事情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
(3)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4)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会遭到破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答对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节选)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来,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2.你对“端饭”这个细节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水生嫂下意识地想要“端饭”,就是忘掉时间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水生嫂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让她内心非常喜悦,终于宽心了。
3.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他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他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他为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
4.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失望和心中的担心变为现实。
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三)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为后文描写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做了铺垫,更突出了他的英雄行为与他的传奇色彩。
【解析】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等。本题描写了白洋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等具体的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做了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当时的芦花荡是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句中的“才”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当时的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不断扫荡,严密监视与封锁之中。
“才”字含蓄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不单单写出了苇子长势之快,而且写出了白洋淀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和坚定的抗日决心。
或:这句话用拟人手法含蓄而形象地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或: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 顽强生存的姿态,代表着白洋淀人的意志和力量。
“狠狠”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过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过于”有非常的意思,又有过分的意思,表示自信的程度,去掉后不能呼应后来发生的大菱负伤、痛打鬼子的情节。
5.从这几段文字看,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具体表现在:每天出入白洋淀而不带一支枪;对苇塘里负责同志说的话;在敌人封锁的水面上像个没事人,心情悠闲得很。
6.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而且生活在白洋淀上,虽有敌人的严密封锁,却能出没自由。鱼鹰本是活跃在湖边的水鸟,勇敢敏捷而且充满活力,老英雄正是具有了老当益壮、目光敏锐这些特点,所以把他比成“鱼鹰”。
7.“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中,“故人的愿望”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或:要把白洋淀里的抗日队伍困死、消灭掉。
8.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四)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B.《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让我们看到英雄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
C.文中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文中贯穿始终。
D.文中有句话“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老头子把大女孩受伤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敌人,才有了后文为大女孩报仇的故事。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老头子把大女孩子受伤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感到无地自容,最终选择为大女孩子报仇。据此,D项中“老头子把大女孩受伤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敌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
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呆望”形象地揭示了敌人对芦花荡的革命群众束手无策,从侧面烘托了老英雄的神奇。
(2)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浸”“滴落”形象写出了夜色的黑暗,水天相连,用于衬托苇塘的阴森。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狠狠”和“钻”写出苇子旺盛的生命力,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
(4)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飘”字写出了小船的轻快,表现了老头子驾船技术的高超。
(5)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响”传神地表达出抗日队伍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扬的斗志。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为后文突出表现他的这一性格埋下了伏笔。
4.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来刻画。
5.“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的是意思是: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能耐,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
6.“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后文中为大菱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是鲁莽,这种对敌方式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能取得暂时的胜利,但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好用,大女孩受伤不正好说明这一点吗?②不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他与敌斗争靠的是高超的水上技艺,靠的是独特的武器——船桨和鱼钩,在对敌斗争中能游刃有余,是出于高度的自信。(意思对即可)
(五)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选文选自孙犁写的《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
【答案】芦花荡 小说
2.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了一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女孩受伤让老头子大吃一惊,这个事实让他受到打击,既觉得没有面子又觉得心疼。
3.用波浪线画出一处环境描写,并指出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描写: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作用:渲染了苇塘神秘的氛围,烘托人物抑郁的心情。
4.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映了老头子恼怒愧疚,觉得无地自容的心理,体现了他过于自尊和自信的个性。
5.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弯抹角”形象写出了水路弯曲的样子,也说明苇塘里的队伍很隐秘;“钻”既写出芦苇又多又密,又写出老头子撑船的技术十分熟练。
(2)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偏偏”体现了老头子懊恼的心情以及不甘心、不服气和自责、愧疚的心理。
6.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六)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②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③“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④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⑤“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⑥小女孩子说:
⑦“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⑧老头子狠狠地说:
⑨“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第①段中加点的“钻”揭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此处的芦苇既多又密;②老头子撑船的技术十分熟练。
2.上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答案】C
3.第②段精彩地描写了老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答案】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
4.填空
①“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_________到了极点。
②“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强烈的__________心理。
③“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深深的__________心理。
【答案】①痛苦;②自责;③内疚。
5.上面老头子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勇于自责,过于自尊。
6.第②段“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头子把大女孩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
7.“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体现了老头子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于自信和自尊。
8.“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们都不相信老头子明天叫十个日本兵流血的话。
9.试补写“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个老头又说大话了。刚才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麻痹大意,使大菱负了伤!现在,居然又吹起牛来!……
10.语段为什么一再写小姑娘对老头所说“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那话的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这里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老头英雄行为的神奇。
11.“有热闹哩!”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指的是哪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制造悬念,引出下文;痛揍鬼子。
(七)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A 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 B 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2)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1.给选文A、B两处填上正确的词语。
A处____________(阴险、阴森、阴惨)
B处____________(锋利、锐利、尖利)
【答案】阴森、尖利
2.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 ) 苇塘( )
【答案】dī、wěi
3.你认为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日热情高、自尊自信、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4.“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描写飞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飞鸟都在躲避战火,反衬战争的惨烈和敌人的残酷无情。
5.“小船又飘回来”的“飘”照应前面的哪一句?“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中“敌人的愿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防止有人送柴米进苇塘和里面的人跑出去(或:切断苇塘里的队伍与外界的联系,企图困死抗日队伍)。
6.文中画线句子(1)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外貌描写,刻画老人精明强干,机智勇敢的特点。
7.文中画线句子(2)反映了“老头子”的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懊丧、自责、内疚、惭愧的心理。
8.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从苇塘里飘出来。
9.你由选文中“苇塘里的歌声”联想到哪些抗日歌曲?写出一首歌曲的名称和一两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河大合唱》《弹起心爱的土琵琶》《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歌词略。
(八)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体裁是小说,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
B.第⑥段中“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C.第⑤段交代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D.第④段中“张皇失措”一词写出了老头子见到鬼子们追过来时害怕的样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错误,第④段中“张皇失措”,是老头子故意装出的样子,以引诱鬼子上当。
2.选文主要表现了老头子哪些性格特点?请写出其中两点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机智勇敢: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巧妙地设下圈套打败了十几个日本鬼子。②爱憎分明:对同胞充满挚爱,替女孩子报仇;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诱鬼子上钩,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文章节选了“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的故事,通过“老头子”精心安排,以莲蓬诱敌,将鬼子带入事先设好的陷阱,可知“老头子”十分聪明机智;“老头子”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武器,孤身对抗鬼子,却能够不急不躁,可见“老头子”十分勇敢;“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甘于置身险境对抗鬼子,可见“老头子”爱憎分明,是具有爱国情怀的老英雄。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寓情于景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下面两处景物描写分别烘托了老头子的什么心情?请简要说明。
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的景物描写极写水的平静与清澈,烘托了老头子与鬼子周旋时平定、从容的心情。
②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替女孩子报仇后(痛打鬼子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分析。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用水面的平静,来衬托老头子与日本鬼子巧妙周旋时的不慌不忙,表现了他内心的从容、镇定。
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是对“老头子”报仇后,苇塘里芦花的描写,“芦花”像“展开的丝绒,迎风飘撒”,写出了芦花的美丽样子,衬托出“老头子”报仇后心情的舒畅。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为大菱报了仇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义是: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的“找”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水上有血,水下定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10.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给“老头子”也写一段颁奖词。
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堪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中蔓延。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丁晓兵的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苇荡里,与敌人周旋堪称游刃有余,赤手空拳能说斗智斗勇。他是一只勇猛的鱼鹰,让自信与自尊、柔情与热血,在抗日军民的心中树起一面必胜的大旗。
(九)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A)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根据选文内容,写出老头子为了痛打敌人,从准备到成功的实际步骤。
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在枯木桩上系上钩子。②船上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③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水区。④鬼子被钩子挂住。
2.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或:第二天中午,老头子设计痛打鬼子,为女孩报仇;或:老头子诱敌、杀敌)。
3.“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与下文什么内容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鬼子被钩子挂住。
4.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老头子在消灭鬼子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智勇双全。
5.找出一句精妙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形象地流露出老头子把鬼子置于死地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6.第④段加波浪线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这些描写表现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了老头子的机智。
7.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可从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B,环境(景物)描写,体现了老头子痛打鬼子,成功报仇后愉悦轻松心情。
(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简要分析下面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处景物描写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痛打鬼子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老头子是如何把鬼子引进自己设好的圈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头子首先在船头放了一大捆莲蓬,诱使在淀里洗澡的鬼子抢莲蓬,然后通过高超的划船技术不经意地把鬼子引进设有木桩和钩子的水域。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自信又机智勇敢的性格。
(十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节选)
①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
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女孩子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②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鬼子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③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往船上蹿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B.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C.文中多处用了伏笔,使故事交代含蓄又能结构严密、故事紧凑,如写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就是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
D.作者笔下的女孩和老头子都是普通老百姓,但是他们坚强、乐观、勇敢面对甚至是直接参与抗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信心和对人性的赞美。
E.本文虽然是描写战争,却用了朴素、清新、柔美的语言,淡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刻意雕琢,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意。
【答案】BE(解析:A老头子并不紧张,他是真的对自己很自信;C鬼子追上老头子的船,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式好,而是老头子故意让他们追上以把他们引入自己的陷阱;D:小女孩没有直接参与抗战,对战争的信心也没有体现。)
2.小说中的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信,经历了大风大浪没有出事,以及多次安慰女孩不怕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2)要面子,女孩受伤后觉得没脸见人,没有立即送女孩到目的地,非要给女孩报仇;(3)慈爱,自己无儿无女对两个女孩是真心喜爱,女孩受伤了自己很自责难过;(4)临危不乱,有勇有谋,面对鬼子的封锁只凭一条小船来去自如,给女孩报仇时精心策划引鬼子入圈套。(答对两点,结合文本简单分析即可)
3.小说多处描写了环境,请分别分析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烘托出人物平静惬意的心理,与后文遇鬼子枪袭的紧张形成对比;(2)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并告知读者鬼子下塘洗澡的原因,推动故事发展;(3)水的清澈和平静下蕴藏着不平静,为鬼子不知不觉中了陷阱做了铺垫。
4.反复品读后,请画出表现老头子驾船技术高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十二)嘱咐(节选)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
“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老年人照顾了咱们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价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儿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么冷,多么热,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跑,累得痰喘咳嗽。是这个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下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过去了。
水生警告她说:
“你慢一些,疯了?”
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
“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
“不会。这是从小玩熟了的东西。今天更不会。在这八年里面,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冰床在霜雾里,在冰上飞行。
“你把我送到丁家坞,”水生说,“到那里,我就可以找到队伍了。”
女人没有言语。她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才说:
“你给孩子再盖一盖,你看她的手露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