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推荐名著精练6
《创业史》精练
一、填空题。
1.柳青原名_________,与赵树理、周立波、孙犁共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
【答案】刘蕴华 四杆铁笔
2.小说《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郭振山 郭世富 姚士杰
3.《创业史》塑造了年轻的预备党员__________,他谦逊纯朴,坚忍能干,胆大心细,并且富有牺牲精神,他带领蛤蟆滩的村民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_____________。
【答案】梁生宝 “灯塔社”
4.“俺伟人是人民代表呀!好大的官儿哪!”这是梁三老汉对__________的称呼。
【答案】梁生宝
5.“她想:宝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人了;而她自己呢?也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这里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
【答案】徐改霞
6.“她,外表平凡,又沉默寡言;但是她的心情是多么伟大、崇高啊。”这里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梁秀兰
7.在《创业史》中,有着“外善内奸”的丑恶嘴脸的人物是___________。
【答案】郭世富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创业史》中的人物的是( )。
A.梁生宝 B.郭振山
C.丁元善 D.徐改霞
【答案】C
2.解放了,梁生宝首先当上了( )。
A.土改队长 B.民兵队长
C.生产队长 D.互助组长
【答案】B
3.《创业史》写的是( )农民的创业故事。
A.山西杏花村 B.陕西下堡村
C.河北锁井镇 D.河南清溪乡
【答案】B
4.秀兰的未婚夫是在( )打仗立了功。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抗日战争 D.对越战争
【答案】B
5.下列关于小说《创业史》中人物的性格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振山,精明能干,一心为公,口才极佳
B.梁生宝,坚韧坚强,舍己为人,脾气暴躁
C.梁三老汉,吃苦耐劳,勤俭朴实,保守固执
D.郭世富,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勤劳能干
【答案】C
6.下列人物和事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增福——组织运扫帚
B.梁三老汉——与白马话别
C.梁生宝——进城买稻种
D.郭振山——卖粮
【答案】D
7.下列故事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实行稻麦两熟计划,梁生宝一路省吃俭用,为互助组买回了“百日黄”稻种。
B.郭振山在“活跃借贷”会上动员余粮户出粮失败后,又积极组织互助组进山割竹。
C.梁三老汉一开始对生宝一心为互助组忙碌很不满,称生宝为“梁伟人”。
D.高增福发现姚士杰晚上偷运粮食,立即向郭振山报告,却碰了软钉子。
【答案】B
三、问答题。
1.列举梁生宝为发展互助组所做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城买稻种;进山割竹。
2.请简要分析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梁宝生是社会主义社会新人的形象,他生长在中国社会两个不同性质的历史转折时期,他勤劳、谦逊、朴实,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如父子情、男女爱,但同时又具有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这一性格实际是把庄稼人和革命者统一起来,符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让人觉得他既是普通人,同时又是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英雄,真实可信,血肉丰满。
3.请简要分析梁三老汉这一形象及典型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中国旧农民的典型。它具有双重性格,既善良、朴实、勤劳,又自私、落后和保守。
典型意义:一方面,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特质,这是一个真实可信的、饱满的复杂艺术形象。另一方面,真实地传达了普通农民在变革时期的矛盾、犹豫、彷徨甚至自发地反对变革的心理。
4.请简要分析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分别是三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和郭振山性格鲜明,各具特色。郭世富是一个富裕中农,曾靠给人家打工为生,后来因意外的机遇发了家,“是梁三老汉顶羡慕的人”,然而也是一个“不识字的经济专家”,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善于见风使舵,精于在买卖中做手脚,“是蛤蟆滩最难令人琢磨的一个人”。他有心与互助组较量,却知道时时提醒自己“不张狂”,集中表现了农民的狡猾。姚士杰是一个富农,他继承了父亲“铁爪子”的为人之道,更仇恨共产党断送了他做地主的梦想,却主张“好汉厉害,不在脸上,在心里头”。因此,他与郭世富一样能干,却比他更心狠手辣。他奸污了妻侄女素芳,还唆使她嫁祸梁生宝,是小说中最为肮脏、阴险的人物。如果说,郭世富是农村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自发势力的代表,姚士杰则是暗藏在农村中阴谋破坏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阶级敌人。郭振山曾经是一个土改积极分子,因为斗争积极、工作认真而当上了主任,但有了个人发家的资本后,便对互助组运动产生了抵触情绪,不但觉得党员难当,更是嫉妒梁生宝的成绩,最终蜕变为“革命的局外人”。
5.在《创业史》中,你认为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哪个人物的塑造更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认为小说对梁三老汉的塑造更成功。在梁三老汉身上始终有根深蒂固挥不掉的私有制与共同富裕的两条道路的纽结,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人物,而不是像梁生宝那样被赋予了过多想象色彩的平面人物,故梁三老汉更具有真实性。在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的时候,传统中国小人物身上存在的个人主义情结仍是主流,因此这种在心理纽结中缓慢转变的过程更具有说服力。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像梁生宝那样公而忘私、富有牺牲精神的人物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他是一个跟着养父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不可能一下子将思想提升到共同富裕的高度,所以这个人物就算是有原型也只是个例,并不是农村中所存在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具有普遍性,故我们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对那样的人物和那样的社会的一种美好而急切的向往。
四、片段阅读题。
(一)
但生宝心里有两个念头在互相矛盾。有时候他想:改霞人样俊,心性也好,他要争取和她成亲。并且,从她看他的表情和眼神判断,他是有把握的。最大的阻碍是改霞她妈的顽固。但这只要他俩两厢情愿,也不是大的问题。有时候他又想:“算了吧!人家上了三年级啦,恐怕这阵心大了,眼高了。咱庄稼人,本本分分,托人在什么村里瞅个对象,简简单单结个亲算哩。”他想:这样更实际些。自己负起了互助组搞丰产的责任,哪里还能为亲事分心呢?他这样想的近因,是那天改霞在漉河桥和他说话,不像从前那么热情;脚拨弄着路上的小石头块,心里恐怕有了其他的想法吧?脸上也有些捉摸不定的恍惚神情。再没比恋爱的青年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节选文字反映了梁生宝对徐改霞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创业史 反映了梁生宝对徐改霞想爱却又不敢勇敢主动追求的心理。
(二)
当院里只留下生宝一个人的时候,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
“把它的!弄下这事!”
“怎呢?”妈在屋里问。
“弄得咱不够了。”
生宝妈坐在草棚屋炕上做鞋帮,通过敞开的窗口,温和地责备儿子:
“你常是冒冒失失,做事没个底。我说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你说不好,要先人后己。这阵好!看弄得自家不够了吧?”
“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生宝乐呵呵地说,因为自己对群众有用而情绪很高。
梁三老汉在磨棚子里磨玉米面,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儿。他本来已经下定决心对“梁伟人”的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了。但听见这事,心在他胸膛里蛮翻腾。他忍耐不住,颠出磨棚,站在院里。罗面把他弄得头发、眉毛、胡子一片粉白。他用非常丧气的目光,灰心地盯着生宝,袖子和瘪瘦的手上,落着一层玉米面粉,指着生宝说:
“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
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自私自利是精明,弄虚作假是能人,大公无私却是愚蠢……
1.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叙了生宝分稻种,反而自家分得少的事。
2.联系原文,如何理解“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宝在嘲笑继父的落后和自私。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梁三老汉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神态描写(外粮描写),如“非常丧气的目光”,突出梁三老汉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突出梁三老汉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