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精练10.《飞向太空港》(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精练10.《飞向太空港》(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2 22: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推荐名著精练10
《飞向太空港》精练
一、填空题。
1.《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_______,体裁是_______。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形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答案】李鸣生 报告文学 新闻 文学
2.1984年4月8日,中国的“___________”运载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震惊了世界。
【答案】长征三号
3.自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起,__________便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经营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合作业务的唯一机构,这是一家全国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权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答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
4.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国际航展会是1985年6月在____________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答案】巴黎
5.“亚洲一号”卫星是由美国_____________公司设计生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
【答案】休斯
6.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最终做出批准“亚洲一号”卫星出口许可证决定的是美国总统__________。
【答案】布什
7.“亚洲一号”卫星准备发射期间,困扰中外双方的最大问题是________,因此在发射基地最为繁忙的工作人员是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沟通问题 翻译
8.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场用“____________”火箭成功发射美国卫星“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答案】长征三号 亚洲一号
9.“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结果,其中担任发射现场总指挥的是____________,指挥长是________,副指挥长是___________,气象处处长是___________。
【答案】沈荣骏 曲从治 胡世祥 吴传竹
二、问答题。
1.1990年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之前,世界航天界发生了哪几件航天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1990年2月22日,欧洲空间局“阿里亚娜—4”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升空后不到两分钟爆炸。②1990年2月28日,美国“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施放的一颗侦察卫星在空中遭到解体。③1900年3月14日,由美国“大力神—3”运载火箭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6”,升空后未能按预定时间同第二级火箭分离。
2.西昌作为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地,在地理条件上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西昌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西缘,纬度较低,离赤道较近。发射卫星时,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3.6万公里高的赤道上空。②火箭从这里发射起飞后,按设计的航向飞行,整个航程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不会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③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3.为什么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在1986年世界航天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故:①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大爆炸;②1986年4月18日,美国“大力神—34D”火箭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携带一颗价值5000万美元的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升空,几秒钟后爆炸;③1986年5月3日,美国用“德尔塔”火箭发射一颗气象卫星,因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而失去控制,升空后仅91秒便被地面指令炸毁;④1986年5月31日,法国“阿里亚娜”火箭继1985年第15次飞行爆炸后,在第18次飞行中又不幸惨遭爆炸,发射被迫停止16个月。
4.简述参加“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中外七方协调会”的各方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方: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万源公司和长城公司。 外方:美国休斯公司、亚洲卫星公司和加拿大太列公司。
5.简述“亚洲一号”卫星多舛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亚洲一号”卫星原名“西联星六号”,是由美国休斯公司设计生产的一颗国际通信卫星。①1984年2月3日,“西联星六号”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上天。但因有效载荷辅助舱的火箭发动机提前熄火,未能进入预定的同步转移轨道,最后被搁浅在远地点为1190公里、近地点为2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从此开始了太空的漂泊流浪之旅。②为“西联星六号”承担保险的伦敦梅利特保险公司,向西联公司支付了7500万美元的赔款,卫星归属于梅利特保险公司。③1984年秋,梅利特保险公司与美国宇航局以及休斯公司达成了回收和修理“西联星六号”的协议,并于11月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西联星六号”卫星收回。④“西联星六号”回收后,梅利特保险公司以5000万美元转卖给了美国特雷卫星公司。⑤特雷卫星公司同中国长城公司签订合同,拟在1988年韩国举行奥运会前将这颗卫星发射升空,但特雷公司因破产而无法按期付款,卫星又归回梅利特保险公司手中。⑥亚洲卫星公司从梅利特保险公司购买了“西联星六号”卫星,将它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并最终由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6.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请你从内容和写作特色两个角度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作品节奏紧凑,张驰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箭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视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三、片段阅读题。
(一)回归自然(节选)
美国人被允许爬山,如同中国人领到了出国护照。
这天,上官世盘亲自陪同几位美国专家爬山。美国专家个个像刚刚逃离校门的孩子,见到什么都高兴,见到什么都新鲜。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谈笑风生,一路还谈“亚洲一号”卫星。不知什么原因,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这天在自然界这个“大会议室”里,却谈得很是顺当,十分投机。
他们不知不觉便在深山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彝家山寨,见几位彝族老乡正在地里种土豆,几位美国人出于好奇,便上前同他们攀谈起来。
“老乡,你们知道我们是谁吗?”一位美国专家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指着自己的鼻子,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翻译许建国先生后来说,当时我心里直犯嘀咕,这深山沟里的老乡没文化,万一说出叫人笑话的话,岂不有损咱们中国人的形象?但他作为翻译,又必须忠实于原话。
“我们知道,”一位彝族兄弟回答说,“你们是美国人,到这儿来发射卫星的!”
美国专家愣了愣,忙上前热情地握住了这位彝族兄弟满是泥巴的手,颇有点异国遇知音的味道:“老乡,你们真辛苦呀!”
“不不不,我们不辛苦,”彝族兄弟潇洒地在屁股上拍了拍刚同美国专家握过的手,说,“你们为了世界的友谊,大老远从美国那边跑到这儿来发射卫星,你们才辛苦!可惜我们山里人穷,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
当翻译将这番话译出时,美国专家们呆住了!他们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惊奇,仿佛今天遇上的不是一个彝族兄弟,而是一个党支部书记。
后来,这位中年彝族兄弟还把美国朋友请到家里做客。当美国专家发现羊圈里有一只白色的羊羔正偎在母羊的怀里吃奶时,非常高兴。他们围着羊圈,用手轻轻抚摸着羊羔,不停地学着奶羊“畔畔”地叫。
一位美国专家抱起羊羔,对彝族兄弟说:“朋友,你把这只羊羔送给我行不行?”
上官世盘后来说:“我当时一听,心里一下就有点紧张了。因为老乡养一只羊不容易,但美国人张口就说送,你说是送还是不送?如果同意送吧,老乡家里很穷;不同意送吧,外国朋友又提出来了,这事咋办?”
“可以送给你,” 彝族兄弟说话了,“但这头小羊正在吃奶,你抱回去没奶,养不活。”
“那怎么办呢?”美国专家摊摊手。
彝族兄弟说:“这样吧,小羊你就不要了,我把这头大公羊送给你!”说着,彝族兄弟将另一头大公羊牵在了美国专家的手上。
美国专家一下被感动了,感动得竟不知说什么是好。片刻,美国专家说:“这样吧,我还是要你这只小羊。不过呢,你先替我养着,待明年我来这儿发射卫星时,再带回美国去。”说罢,美国专家哈哈大笑起来。
彝族兄弟说:“好,这只小羊就算你的了。我一定替你养好,你明年来这儿时,可别忘罗!”
然后,美国专家一手拉着彝族兄弟的手,一手抱着小羊,照了一张相。
从山上回来后,美国专家无论大会小会,逢人便讲:“哎,有钱人吧,还老抠;没钱的人吧,还特讲义气。这儿不仅山好水好,人也好!”
1.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如今却谈得很是顺当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围环境优美,美丽的景色让谈判的双方都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所以平时扯不清的问题,现在却能淡得顺当了。
2.彝族兄弟最感动外国专家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彝族兄弟体谅外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卫星发射的辛苦:②彝族兄弟非常淳朴,重感情,讲义气。
(二)升起了,二十五亿人的卫星(节选)
“各号注意,五分钟准备!”
“五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
口令声通过无线电波,传向西安,传向北京,传向太平洋,传向数千里航线的每个岗位,将人们的心一下悬吊起来。
于是,历史在这一时刻,留下了无数真实而难得的镜头——
镜头之一
指挥控制中心。
数百名中外来宾涌出大厅,匆匆登上楼顶;担任现场直播的各种摄像机,纷纷打开了镜头。
镜头之二
发射场。南山坡上。
夜幕下,冷风中,几十名衣服单薄的少先队员紧紧抱成一团,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但一双双天真好奇的眼睛,始终紧紧盯住发射场上那个庞然大物。
镜头之三
发射场。东山顶上。
一个四岁左右的胖男孩,骑在父亲的脖子上,两手抓住父亲的两个耳朵。父亲站在一个坡坎上,龇牙咧嘴地盯住发射场。忽然,小男孩叫了起来:“爸,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父亲:“儿子,马上就要发射了,你再憋一会,回去爸爸一定给你买美国巧克力!啊?”
儿子:“爸,什么叫美国巧克力?”
父亲:“哎呀!我的小祖宗,别说话了,火箭马上就要点火了!”说着,在儿子屁股上拧了一把。
儿子“哇”地哭了起来。
镜头之四
西昌。小庐山。
一座古老的寺庙前,十几个和尚和尼姑围作一团,眼睛全都痴痴地望着发射场的方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尼姑,双手合十,举在胸前,嘴里轻声地念着:“阿弥陀佛!育弥陀佛!”身边,几炷香火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缓缓升腾着出家人善美的祝愿。
镜头之五
辽宁。鞍山。
一位曾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生活了八年的退伍女兵,正在家里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上的实况转播。看着看着,她的身子不知不觉便从沙发上滑落下去,然后双膝跪在地上,直愣愣地望着电视屏幕上的发射现场,滚烫的泪水忍不住涌满眼框……
镜头之六
北京。中南海。
邓小平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着发射实况,一边大口大口地吸着香烟。突然,屏幕上推出一个特写:烟雾缠绕的火箭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赫然在目!邓小平马上紧紧盯住屏幕,夹在手指的香烟悬在半空,一动不动。
镜头之七
北京。国防科工委指挥中心。
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委员邹家华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和负责人等,端坐在指挥大厅,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大型显示屏幕。
镜头之八
香港。亚洲卫星公司会议展览中心。
几百名中外人士再也坐不住了,金都纷纷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焦急地望着巨幅屏幕上裹着烟雾、托着卫星的“长征三号”火箭;旁边,几十桌等着庆贺“亚星”成功发射的宴席,早已准备就绪。
镜头之九
美国。洛杉矶。休斯公司总部。
几十位美国专家坐在灯光柔美的测控大厅,焦急地等候着东方峡谷中那辉煌的一瞬。
忽然,麦克风里响起斯坦豪尔从中国西昌发射场传来的声音:“洛杉矶,我是西昌。卫星将按时发射,请做好跟踪准备!”
一位美国专家激动地回应道:“西昌,我是洛杉矶。一切准备就绪!”
1.卫星发射前五分钟是人们心情最为紧张的时刻,作者为什么用分镜头的方式来描写全球各地对这次发射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采用分镜头描写是为了张弛有度。非常紧张的描写当中用分镜头的方式,可以缓解读者紧张的情绪,使读者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②分镜头的描写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的有关各方以及旁观者们对于此次发射的高度关注;③采用分镜头描写的方式,也与此次发射是一次国际合作有关,涉及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
2.九个镜头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跨区域广;②涉及的生活人群广;③发生在同一时间;④都是特写镜头。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