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推荐名著精练13
《苏菲的世界》精练
一、填空题。
1.乔斯坦·贾德是_________(国籍)作家,他擅长以_________形式述说故事,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挪威 对话 纸牌的秘密 青蛙城堡 贾德的20堂课
2.《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__________;少女__________和她的父亲。
【答案】艾伯特 席德
3.艾伯特告诉苏菲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__________。
【答案】好奇心
4.《苏非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______________的小说。
【答案】哲学史
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脚步声经过她,沿着侧廊前行。苏菲看到一个穿着棕色僧袍的身影,乍看之下仿佛是直接从中世纪走来的一个僧侣。( )
(2)时常有人对她说她那一双杏眼很漂亮,但这可能只是她的鼻子太小、嘴巴有点大的缘故。还有,她的耳朵也太靠近眼睛了。( )
(3)他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 )
【答案】(1)艾伯特 (2)苏菲 (3)苏格拉底
6.索尔的铁锤被巨人偷走后,他是用_____________的方式取回的。
【答案】扮成新娘
7.苏菲和艾伯特第一次见面交谈是在_____________。
【答案】圣玛莉教堂
8.苏菲第二次到少校的小木屋时,是和__________一起。
【答案】乔安
9.在____________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答案】艾伯特
10.哲学家发现苏菲在寻找他,为了不让苏菲找到自己,他派了一位使者替自己送信,那位使者是____________。
【答案】一只受过训练的狗(汉密士)
11.__________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和“物竞天择”的理论。
【答案】达尔文
12.整本书透露出作者对于_____________方面的思考。
【答案】哲学
13.苏菲忍不住要微笑起来。大自然必定是由许多不变的微小单位组成的。另外一方面,___________认为自然界所有形体都在“流动”的想法显然也是对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死,动物也会死,就连山脉也会慢慢瓦解。重点是山脉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组成的,而这些单位永远不会分解。
【答案】赫拉克里特斯
14.苏菲回到房里,打开信。信封的边缘有一点潮湿,并且有两个小洞。为何会这样呢?有好几天都没有下雨了呀!信封里的纸条写着:__________。
【答案】你相信命运吗?
15.思培窦可里斯与德谟克里特斯两人都提醒世人:尽管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______________的,但世间一定仍有“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如“四根”或“原子”)。柏拉图也同意这个命题,但他的方式却大不相同。
【答案】流动
16.亚里士多德所谓马的“形式”乃是____________,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比喻并不适用,因为模子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这样一些模子或形式放在他们所属的架子上。相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_,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
【答案】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 事物中
17.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他致力于澄清我们的概念。因此,是他创立了_____________这门学科。
【答案】逻辑学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苏菲的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以对话形式为主叙述故事,讲述了哲学知识,是一本通俗读物。
B.“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哲学问题具有悬念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苏菲很想知道给自己写信的神秘人是谁,于是写信请他来家里见面,并煮了咖啡给他喝。
D.艾伯特出现在苏菲的花园宴会上,并发表了哲学演讲,乔安的父亲很生气。
【答案】C
2.下列对《少校的小木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独自来到少校的小木屋,发现了绿色钱夹里的一张金发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席德的名字。
B.苏菲在少校的小木屋里发现了两幅画,一幅是油画,另一幅是肖像画。
C.苏菲在小木屋客厅的五斗柜上方的镜子前对着镜子扮鬼脸,十分开心。
D.苏菲回家后,写信给自己的哲学老师,告诉他自己星期天清晨闯进小木屋的原因。
【答案】C
3.下列对《明信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着黎巴嫩的邮截的明信片是席德的父亲写的,乔安知道苏菲来过小木屋。
B.苏菲离开小木屋时,不顾乔安的阻止,带走了小屋里的铜镜。
C.苏菲也拿走了那些明信片,她把它们放在登山背包的口袋里。
D.仲夏节那天,苏菲穿上一件红洋装,晚上从电视里看到她的哲学老师。
【答案】D
4.下列对《花园宴会》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在公交车上,手里拿着一本《苏菲的世界》。她妈妈不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哲学家。
B.苏菲收到了一本哲学字典和一本有锁的日记,上面写着“我个人的哲学思维”。
C.在苏菲的生日宴会上,艾伯特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人物。
D.苏菲和艾伯特消失在空气中后,苏菲的妈妈非常害怕,她生气地大吼。
【答案】D
5.下列对席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从席德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席德的15岁生日比自己早一个月。
B.席德从父亲的书《苏菲的世界》里了解到了艾伯特和苏菲。
C.席德在父亲从黎巴嫩回来的途中用计操纵他。
D.苏菲来到柏客来山庄,她见到了席德,并且呼唤席德的名字,席德在现实世界中认识了苏菲。
【答案】D
6.《苏菲的世界》中没有提到的哲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伊壁鸠鲁
C.德谟克里特斯 D.祁克果
【答案】A
7.《苏菲的世界》作者是( )
A.但丁 B.乔斯坦·贾德
C.鲁迅 D,高尔基
【答案】B
8.苏菲第一次收到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
A.祖母说圣诞节要来和她见面。 B.世界从哪里来的?
C.你是谁? D.世界是变化的。
【答案】C
9.在一位神秘导师( )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A.艾伯特 B.杰克 C.博拉特 D.杰森
【答案】A
10.此外,据说泰利斯曾宣称:( )。此话含义为何,我们同样只能猜测。也许他在看到花朵、作物、昆虫乃至蟑螂全都来自黑色的泥土后,他便想象泥土中必定充满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他所谓的“神”并非指荷马神话中的天神。
A.万物中皆有神在 B.人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圆的 D.无神论的存在
【答案】A
11.赫拉克里特斯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环、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他说:“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这里他提到的“神”所指的显然不是( )
A神话中的神 B.宇宙中的隐形物质
C.大自然 D.太阳
【答案】A
12.下列关于《苏菲的世界》,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笛卡儿、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但是全文并没有提到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B.书中运用反讽的技巧(此书运用大量反讽的技巧,所谓反讽指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所写的小说主角经常会有这样的话:“实在不能忍受了,下一章!”),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乔斯坦·贾德才是上帝。
C.它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苏菲的爸爸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D.语言上比较深入,让读者很难解读。
【答案】B 解析:文章中涉及的哲学家人物很多,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在语言上,深入浅出,将一些大道理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是一个哲人,而并非苏菲的父亲。
三、问答题
1.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秘:一开始他通过写信的方式给苏菲讲授哲学。
(2)博学:他有丰富的哲学知识,讲课的方式有趣。
2.小说从苏菲收到的第一封信“你是谁”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封神秘的信打破了苏菲的日常生活,让苏菲渴望认识自己。它是故事情节的起点,引出下文的哲学问题。
3.苏菲进入少校的小木屋看到的那面镜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菲看到了铜镜中的奇异现象,内心感到惊恐。镜子象征未知的世界。
4.艾勃特少校给席德写《苏菲的世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书店里找不到适合年轻人读的哲学书。
5.在《柏拉图》一章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艾伯特的信。信中他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请你根据信的内容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柏拉图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在物质世界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称为“柏拉图的理型论”。人的灵魂总是渴望回到理型的世界。
6.《苏菲的世界》是通过真实事例写成的故事吗?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是。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7.亚里士多德将自然界分为几个层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石头、水滴或土壤等无生物,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亚理士多德认为无生物只能透过外力改变。另外一类则是生物,而生物则有潜能改变。
8.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四、片段阅读题。
(一)花园宴会(节选)
“在对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一直到现代的哲学理论做过一番彻底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我们是活在一个少校的心灵中,那位少校目前担任联合国驻黎巴嫩的观察员。他已经为他女儿写了一本关于我们的书。那个女孩住在黎乐桑,名叫席德,今年也走十五岁了,而且和苏菲同一天生日。在六月十五日清晨她醒来后,这本书就放在她床边的桌子上。说得更明确一点,那本书是装在一个讲义夹里的。现在,就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她正用她的食指摸着讲义夹的最后几页。”
桌旁的众人脸上开始出现一种忧虑的神色。
“因此,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作为席德生日的娱乐罢了。少校创造我们,以我们为架构,以便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这表示,(打个比方)大门口停的那辆奔驰轿车是一文不值,那不过是个小把戏罢了。它只不过是在一位可怜的联合国少校的脑海里转来转去的白色奔驰轿车。而那位少校此刻正坐在一棵棕榈树的树荫下,以免中暑呢。各位,黎巴嫩的天气是很炎热的。”
“胡说!”乔先生喊道,“这真是一派胡言。”
“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艾伯特毫无怯意,继续说下去,“但事实上这次花园宴会才真正是一派胡言。整个宴会里唯一有理性的就是我这席演讲。”
1.艾伯特这番演讲的内容是什么?在他看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是少校为了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而虚构的人物。他认为自己的演讲充满了理性。
2.“桌旁的众人脸上开始出现一种忧虑的神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家不明白艾伯特说的是否属实,甚至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和人们的认知相悖。
(二)对位法(节选)
艾勃特买了两三份挪威报纸,在酒吧里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并叫了一杯咖啡。他还没来得及浏览一下标题,就听到扩音器在广播:
“旅客艾勃特请注意,艾勃特,请和SAS服务台联络。”
怎么回事?他的背脊一阵发凉。他该不会又被调回黎巴嫩吧?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他快步走到SAS服务台。
“我就是艾勃特。”
“有一张紧急通知要给你。”
他立刻打开信封。里面有一个较小的信封。上面写着:请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机场SAS服务台转交艾勃特少校。
1.这段文字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校从黎巴嫩回来的途中,受到女儿席德的操纵。
2.“背脊一阵发凉”体现了艾勃特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害怕被调回黎巴嫩而恐慌和对家人的担忧之情。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