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3 18: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 中国美术发展情况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艺术家的自我与个性并不被重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当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审美自律的含义
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其他人而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上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
早在魏晋时期,人们欣赏书法不仅看字的结构是否漂亮,还要看书法家能否赋予每一笔画以独特的技巧和神韵。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的“曲水流觞”也因此最为著名。
《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
思考: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的书写,能不能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交换呢?
找一找涂改的“之”字在哪,及前后的“之”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谈谈你的感受。
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发生变化,不自然。
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
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在此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忠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追求形似的代表之一。
自学课文,思考理解
(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
(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
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的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书画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
审美自律在绘画中的体现
米点皴
比较两幅作品在笔墨运用、构图章法及表达意图的不同 。
作品名称 早春图 潇湘奇观图
作者 宫廷画家,郭熙 担任官职,米友仁
服务对象 供皇帝消遣观赏 自己
创作目的 赞美皇帝的魄力和英明 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
绘画形式 主山巍然高耸,小的山石侧立两旁 利用浓谈变化及时捕捉他心中景象
景象 春日来临大地复苏雾气浮动 烟雨迷蒙的意趣
《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比较
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就是“审美自律”。
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
诗、书、画、印相结合
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四君子”指什么?
梅、兰、竹、菊
美术作品“四君子”等题材其实就是画家本人的志向、态度及思想情感的写照。
我们认识到在审美自律观念的影响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画面构成上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的主流。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给这一风格流派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文人画
审美自律在文人画中的体现
活动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文人画美术作品,尝试从创作手法、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评述。
墨竹图
郑板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许多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他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做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乌 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杨州卖画,自食其力。
文人画家,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注入了强烈的个人因素,充分发挥了水墨写意画法的特点,使中国绘画达到能够自由抒写灵性的高度。
中国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它不仅仅是形式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
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就非常推崇文人画这一风格流派,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对近现代中国画画家影响极大,使得近现代中国画艺术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创新。
本课小结
人生经历不一样,生活感受不同的人,即使面对题材,他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的个人的兴趣。
体会不同的兴趣造就不同的风格,自己喜欢的才是作者主动追求的目标。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