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迸”“郅”“壕”“匍匐”“凹”等字词的读音;理解“迸射”“匍匐”“凹地”“昂首挺胸”“坚毅”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崇敬之情。
3.抓住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结合相关资料,感受董存瑞舍身为国的英雄品质。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查阅资料,了解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战士;抓住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董存瑞“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董存瑞主动请命、舍身为国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他是怎样炸暗堡的以及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
【教学难点】
了解董存瑞合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在读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资料,情境导入。
1. 情境:播放剪辑的电影片段——《董存瑞》。这个电影片段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英雄人物。
2. (出示照片,介绍董存瑞生平)这是董存瑞在仅有19年的生命中留下的唯一的一张戎装照,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在左腿负伤的情况下匍匐冲至桥下,但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他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感激、崇敬之情走近这位年轻的革命英雄。
设计意图:
结合影视资料和人物的生平简介,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品质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时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迸射、战壕、匍匐、凹地、坚毅、昂首挺胸)
2.重点词语释义。
迸射:一般指由内而外地强烈放射出,四处喷溅。
战壕:作战时用作掩体的壕沟。如堑壕、交通壕等。
匍匐:爬着向前行进。
凹地:凹陷的土地。
坚毅:坚定而有毅力。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3.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并结合资料说一说董存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自主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写作顺序 请求炸堡
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理解重点字词,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抓住细节,品读人物。
1. 出示自学提示一。
(1)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董存瑞请求炸暗堡的原因?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敌人在桥上构筑了一座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教师点拨:如果不炸掉暗堡,想象一下后果会怎样。
(2)请求炸暗堡的过程中,哪句话是对董存瑞的神态描写?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理解“迸射”的含义,体会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
②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迸射”和“迸发”的区别。
教师总结:敌军易守,我军难攻。情况紧急,董存瑞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主动请缨。
2. 出示自学提示二。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董存瑞逼近暗堡的过程?他是怎样逼近暗堡的?
学生汇报:第5、6自然段,战友郅顺
义仍一阵手榴弹,借着手榴弹腾起的
烟雾的掩护,董存瑞向前跃几步。
教师点拨:“四周冒起了白烟”“匍匐
前进”“一齐……扫射”“交织成
一道火网”“左腿中了一枪”“猛冲”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敌人的疯狂、董存瑞处境的危险、董存瑞的勇敢无畏。
教师总结: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战友的掩护下,在中枪的情况下,董存瑞终于来到了桥下,此时他还不知道,困难才刚刚开始……
3. 出示自学提示三。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董存瑞舍身暗堡的过程?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为什么不把炸药包放到地上?
学生汇报:第7、8自然段,“桥有一
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无处安
放炸药包,地面距离桥面的距离有一
人多高,放到地上不能炸毁桥面。
(2)找出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时的一些列动作描写,并说一说你从这些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昂首挺胸、站、托、顶、拉”,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董存瑞非常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
(3)找出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时的神态描写,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你读出了董存瑞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汇报:“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当时可能在想:为了战斗的胜利,我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新中国,有多少战士像我一样献出自己的生命……
(4)“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有几层含义?各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远方”一语双关,既指远方的部队,也指新中国。
教师总结: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换来了隆化的解放,他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19岁。
4. 出示自学提示四。
拓展: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有许多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你还知道哪些其他战斗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品味重点句,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不但要倍加珍惜,还要把你们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板书设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请求炸堡——逼近暗堡——舍身炸堡
为大我、舍小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