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主备人:何正新 复备人: 时间: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阅40,41页文字及图回答:
陆变迁的原因:(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2)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
学习任务二:大陆漂移假说---阅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1.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
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 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学习任务三:板块的运动:读图2-55----2-56,结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六大板块分别是: 、 、 、 、 、 。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3、“→ ←” 表示板块作 运动,“← →”表示板块作 运动。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陆板块发生的 运动形成的。
5、读图2-55-----2-56,完成45页活动1、2题。
【合作探究】
1、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
2、完成书本P46活动2、3。
3. 结合P43 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 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
2.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
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
3.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
4.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D.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5.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B. 有森林遗迹
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D. 有海洋生物化石
6.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7.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8.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