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的讲演》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最后一次讲演》是?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解释词语:
①挑拨离间:
②赋予:3、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B、引起听众注意。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D、使敌人害怕5、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6、阅读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民心中压着的话,大家有笔有嘴有理由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地杀!(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7、这两段文字中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时用“是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对李公朴先生?的感情;斥责敌人时,用“无耻啊!无耻啊!”表达对敌人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立场。8、闻一多先生讲演中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生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从三方面层层深入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这三个方面是:
①
②
③9、“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A、李公朴和闻一多。B、国民党反动派。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士。10、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无耻啊!A、设问?引用?反复B、反问?比喻?反复C、反问?引用?反复D、设问?比喻?反复
第二部分:
宜将寸草报春晖(印度)拉朱雅沙尔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伟岸,还是矮小;是博学多才,还是目不识丁;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生潦倒。他们,都一样地为我们的生活含辛茹苦,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换取我们生命的延续。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小女儿不幸患了白血病,必须抽掉身上坏死的血液而换上新鲜、健康的血液。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的母亲,毅然把自己的血液一滴一滴地输给女儿。为了女儿能够留几天笑语给这个世界,能多收获一段美丽的人生。她整整地输了八年!女儿的脸色由惨白转为红润,而母亲的面色却由红润转为惨白。还有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孩子在水边玩耍,不小心,一同掉进水中,母亲闻讯赶来,看到在水中挣扎的孩子,一头扑进了水里,奋力把两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孩子得救了,可她却永远沉到水底。她从来没游过泳,也不会游泳,为什么会有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呢?因为在母亲的心目中只有骇子!“十月怀胎”,或许是母亲的天职,然而,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千千万万的父母,千千万万的奉献,千千万万的牺牲哪!千千万万的儿女又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禽兽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作为至灵至性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呢?面对苍天,面对高山,面对大海,我们谁都记住: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中国的孔子早就指出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只养不敬,无异于伺养犬马。那么,朋友,茶余饭后,你是否能陪老人说说话,驱散老人的一份孤寂呢?节假日,当你带着夫人孩子逛公园、进商店时,你是否也能搀着老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呢?当父母病在床上时,你是否能及时地送去你作为儿女的一份体慰的温情呢?如此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得。然而,我却认为,这才是对父母一种实实在在的孝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尊老爱幼,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朋友们,最后我建议,让我们一道重温中国一首古老歌谣,从中再次领悟一番父母对儿女春天般的厚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孝心!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11.根据下列的意思填写文中的成语。
①忍受辛苦。(?)
②比喻用尽心血。(?)
③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④旧时比喻人骤然得志,官职、地位爬得很快。(?)
⑤学问广博,有多种才能。(?)
⑥指非常正确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
12.请你说说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所表达的中心。13.讲演稿的结尾处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能达到什么效果?14.概括文中所列举的两个典型事例。15.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各句的修辞特点。
,报得三春晖。(?)
②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有哪一点、哪一样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又有哪一点、哪一样不连着父母的牺牲与奉献呢?(?)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伟岸,还是矮小;是博学多才,还是目不识丁;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生潦倒。(?)
④禽兽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作为至灵至性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呢?(?)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尊老爱幼,那么整 个社会就能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16.下面所列的对这篇讲演稿的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完全正确的?正确的画“×”,不完全正确的画“√”。
①这篇讲演稿的中心是论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宜将寸草报春晖”。(?)
②这篇讲演稿的明显特点是以情动人,所举的典型事例十分感人,并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抒情议论,以启迪读者的心灵。(?)
③由于讲演稿是翻译过来的,因而在语言的口语化方面就显得差一些。(?)
④引用孔子的哲言,能使人领悟到,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不孝无异于禽兽,不孝愧对苍天,不孝更有愧为人。讲演稿情理相生,含蓄隽永。(?)
⑤这篇讲演稿的条理清晰,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
在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
爱因斯坦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的。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神殿,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我很明白在刚才的想象中轻易逐出的人里面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建筑科学神殿中做出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以决定谁该不该被赶走。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神殿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碰上机会,任何人类活动的领域都是合适的: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得到天使宠爱而留下来的人吧。他们大多数是沉默寡言的、相当怪僻和孤独的人,但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他们之间却不像那些被赶走的一群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引到这座神殿中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单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征服后者。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物理学的发展表明,在某一时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释中,总有一个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问题的人,都不会否认惟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上是现象世界,尽管在现象和他们的理论原理之间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这就是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渴望看到这种先天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们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的人。我常常听说,同事们试图把他的这种态度归因于非凡的意志和修养,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日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我们对他的爱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谈的说明,我们但愿他对科学的热爱将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理论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问题。这问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并且为了解决这问题他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把脑力产物奉献到祭坛上”,是说为了科学而进行脑力劳动。 B.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是为了批判和否定投身科学的消极动机。 C.作者将应该逐出神殿的和留在神殿的人作对比,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沦物理研究的力量所在。 D.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图像并从而征服经验的世界。 E、普朗克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积极探索把量子论同电动力学、力学统一于一个单一的逻辑体系里。 F.作者歌颂普朗克是为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动机来从事科学探索。 18.文中提到的三类科学家分别是:
①
②
③
这种消极的动机处,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其中“消极动机”指?,“积极动机”是指?。20、作者将“被驱逐的那两种人”和“留下来的人”作对比,其目的是什么? 21、莱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过的“先天的和谐”的指? 第三部分: 22.每课一图:这幅《无题》画说明了什么问题?23.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画线的部分应改为:?,?24.在横线上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山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参考答案:1、闻一多;李公仆?2、①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②赋予:给予。?3、A?4、表明事情的程度和性质之严重。C?5、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6、合理成文即可。?7、满怀崇敬;蔑视仇恨;爱憎分明?8、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9、D?10、A?11.①含辛茹苦②呕心沥血③目不识丁④飞黄腾达⑤博学多才⑥天经地义?12.诗中以深沉和感情,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劝说世间的儿女一定要孝顺母亲,竭尽毕生心力,报答慈母的恩情。(意近即可)?13、收尾处引用孟郊的《游子吟》,可谓水到渠成,卒章显志,使文章余音袅袅,意味深长。?14.一个母亲为女儿输血八年。一位母亲为救她的两个落水的孩子而毅然献身。?15.①比喻②反复③排比④反问⑤引用、对偶?16.①√②√③×④√⑤√?17、AB?18.①科学能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的人;②为了纯粹功利目的的人;③做工作的动力来自激情的人。?19.过渡。避粗俗和沉闷,摆脱欲望的桎梏;试图以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创建的世界体系来代替并征服经验世界。?20.是为了突出普朗克搞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力量所在。?21.惟一决定理论体系的实际是现象世界。?22、这幅画意在表明:行贿和受贿都是违法的,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23.善思考、敢行动?24.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意合即可)
课件22张PPT。最后一次的讲演闻一多新课指南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旨。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课前预习 1.易读错写错的字 诬蔑( )屠杀( )恐怖( )挑拨离间( )召开( )卑鄙( )wūmiètúkǒngbōjiànzhàobǐ赋予( )卑污( )wūyǔ 课前预习 2.多音多义字 横héng( )hèng( )蛮横横竖间jiān( )jiàn( )间接中间挑tiāo( )tiǎo( )挑逗挑担召zhào( )shào( )召公召唤3.形近字辨析 课前预习摇 ( )瑶 ( )摇头瑶池yáoyáo谣 ( )徭 ( )遥 ( )童谣徭役遥控yáoyáoyáo跨 ( )挎 ( )跨越挎包kuàkuà垮 ( )胯 ( )绔 ( )冲垮胯部纨绔kuǎkuàkù赔 ( )剖 ( )赔偿剖析pōupéi掊 ( )掊击pǒu卑 ( )裨 ( )卑污裨益bìbēi婢 ( )奴婢bì④边远的地方。如:边鄙。4.本课生字词典 课前预习 卑( ):①(位置)低。如:卑湿。②(地位)低下。如:卑贱。③(品质)低劣。如:卑鄙。赋( ):①(上对下)交给。如:赋予。②旧指农业税。如:田赋。③征收(赋税)。如:赋以重税。④我国古代文体。鄙( ):①粗俗;低下。如:卑陋:②谦词,用于自称。如:鄙人。③轻视;看不起。如:鄙薄。④谦恭。如:卑辞。bǐbēifù⑤做(诗、词);如:赋诗一首。蛮横:5.重要词语释义 课前预习 捏造事实冤枉人。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卑鄙恶劣。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品行低下,不知廉耻。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挑拨离间:卑劣:赋予:发扬:诬蔑:代价:卑鄙无耻:(态度)粗暴而不讲理。形容卑劣龌龃。例句:这么下流的事情,你也做得出。6.近义词辨析 课前预习 语意较重,多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惧怕。例句: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恐怖啊!惊慌害怕,语意轻些。例句:听了这件事,他感到恐惧不安。不顾羞耻;不知羞耻。例句: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 污、最无耻的事情!恐怖:恐惧:无耻:下流: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人中国的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极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走近作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文题背景创作背景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整体感知完成历史任务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事件暗杀李公朴为何被暗杀争取民主和平真理是一定胜利的发扬云南人民
的 光 荣 传 统随时准备牺牲最后一次的讲演重难点探究 1.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重难点探究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的力量。全文运用了多个感叹句,这些感叹句,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一’,这些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个政协会议的召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信心!”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2.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重难点探究 3.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鉴赏与写作 文中多次使用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
感叹句在文中用得最多。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的杀!”“无耻啊!无耻啊!”等等闻一多在讲演过程中,一直无比激愤,运用感叹句有效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慨之情
句中有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有对李公朴先生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有对光明前途的展望,对革命青年的号召。这些语言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1.语言风格 设问句、反问句在文中也多次出现,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用嘴,写出了说出了千万人民心中压着的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等等。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情感强烈,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鉴赏与写作1.语言风格鉴赏与写作 (1)对比手,法的运用。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先生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2.写作技法 (2)心理的描述。通过对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对敌人心理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的战术。闻一多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如在第四节中:“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也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恐怖啊!”暗杀李先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在恐怖”,这一心理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向大家证明敌人不过是只“纸老虎”,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鉴赏与写作2.写作技法 (3)举例引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理,可以让反动派的谎言不攻自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本第四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先生被害惨案,赞扬昆明青年和李先生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摘谋杀的险恶用心。2.写作技法鉴赏与写作鉴赏与写作 本文运用口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语言抑扬顿挫的特点,可以用平实、简洁、通俗的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这不仅不令人感到哕唆重复,还会使人感到印象鲜明深刻。这种口语式的交流值得我们借鉴学习。3.借鉴应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