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2 10:4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4张PPT)
灯 笼
八 年 级(下)
灯 笼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素养)
学习目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
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作者介绍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略有改动。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的感情。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震碎了许多文人墨客们心中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含作者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得吴伯箫感到十分愤慨,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坚持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用以排解满腔的愤慨。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激越着爱国的热情,即使是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里,也充满着这种爱国的激情。《灯笼》正是这一时期这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慢慢拥有了喜庆、圆满、幸福、兴旺等多种文化内含。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刺缝等工艺。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
知识链接
溺炕 司马懿 乡绅
裴公 燎原 拾掇
垂垂联珑 镣铐 瞭望
潦草 嘹亮 点缀
啜泣 啜口茶 辍学
(niào)
字音字形
( yì )
(shēn)
(péi)
(liáo)
(duō )
(lóng)
(liàokào)
(liào)
(liáo)
(liáo)
(zhuì)
(chuò)
(chuò)
(chuò)
【斡旋】
【掌故】
【思慕】
【怅惘】
【铿然】
【燎原】
【争讼】
调停;调解。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大火)延烧原野。
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词语解释
【静穆】
【褪色】
【熙熙然】
【垂珠联珑】
【吹角连营】
【斗方大字】
【人情世故】
【马前卒】
温和欢乐的样子。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文中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安静庄严。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孩子小时候喜欢火,喜欢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追忆儿时的生活,表达对灯笼的喜爱之情。
第一层(2):追忆小时候灯笼陪伴的生活。
第二层(3--11):联想起古时的宫灯及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寄托作者的一份份深情。
第三部分(12):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爱国热情。
1、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这些事可分为几个方面?
①挑着灯笼接祖父
②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学
③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④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⑤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⑥在纱灯上描红
⑦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⑧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2、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有怎样的变化?
总的感情基调:深情,激情。
早年乡村生活——深情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情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高亢、激越
3、第1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避免在叙事过程中行文的单调、呆板。
(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出下文对灯笼的回忆。
4、文章第2段中“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一句可否换成“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我能记起很多这样的往事”?为什么?
不行。原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将回忆的思绪比喻成一张网,把脑海里众多的思绪说成是“挤”在一起。这样写使句子显得生动形象。而改后句子平淡,没有新意。
5、第二段中“提起灯笼,就会想起……《司马懿探山》”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连用五个“想起”,将“我”由灯笼引起的一系列回忆娓娓道来,将“我”回忆中最美好的乡村风俗呈现在读者眼前,令读者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6、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表达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研读3-10自然段
1、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2、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3-5)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6-7)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8-10)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
起过渡(承上启下)及强调的作用。由对祖父的回忆过渡到对慈母的回忆。一句话单独成段突出了这句话给“我”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大。
3、第4段用一句话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第10、11段却跳出回忆,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第10段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第11段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5、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感情升华
6、“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暗含着作者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7、结合写作背景,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观点态度?
“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包括作者。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让作者十分愤慨。他此时的散文,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就是其一。
作者热烈歌颂古代将军的英勇气概,表现希望自己能够上前线,杀日寇,保家园的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团结抗战,共御外敌,表现出与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8、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的?)
(1)文化方面:详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
(2)情感方面: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以及亲人的感情,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又能为夜行的人指路,温暖他人等。
(3)思想方面: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我”与灯笼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好句鉴赏
3、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想起”,用概述的写法,写出了灯笼的缘结得很多,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灯笼如数家珍,非常喜爱。
4、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一辈子思慕”饱含着“我”和祖父间浓浓的亲情。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5、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灯笼承载着母子深情,饱含着母亲的慈爱之情,所以“我”记得清清楚楚。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6、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对于在黑夜孤行的人,红灯高照能慰藉他四面虚惊的心。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7、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朱门褪色,表面写族姊家华贵的朱门颜色变得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是写族姊家庭已渐衰败。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8、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回忆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1、“灯笼”在课文起怎样的作用?
(1)“灯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的几个故事都是由“灯笼”串连起来的。
(2)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合作探究
2、将本文的标题改成“童年趣事”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本文所写之事虽然包含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带给人们沉重的情感体验的部分,如族姊家的没落、挑灯看剑的将军等,这些不能算是趣事。
3、 仔细研读品味作者回忆的这些关于灯笼的情节画面,说说你在这些情节中感悟到什么内在的的东西?
1、接祖父的灯笼;
2、上学放学的灯笼;
3、村头的灯笼;
4、元宵节的灯笼;
5、族姊远嫁的灯笼;
6、标志官邸的灯笼;
7、古时的宫灯;
8、军营中的灯笼;
长幼情笃 温暖满门
母慈子爱 母爱情深
慰藉孤客 温馨有爱
盛世辉煌 欢乐和平
昨日荣耀 岁月沧桑
一种标志 一种雅致
历史况味 都付笑谈
沙场喋血 壮怀激烈
1、联想丰富。由灯笼想到祖父、母亲等亲人;想到乡情民俗;想到灯笼记录、传承家族历史;想到古代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
2、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如村头挂红灯,元宵节看灯,11段的将军挑灯看剑等。
3、描绘朴实动人。如第3段“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写出农村的淳朴生活。
写作特色
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灯笼
抒写关于灯笼的记忆,说明灯笼的意义重大
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灯笼
(记叙)
(记叙、描写、抒情)
(抒情)
文章结构
本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了与灯笼相关的童年生活、亲情故事、英雄人物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感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志存高远、希望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以及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文章主旨
与“灯笼”有关的诗词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传统文化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赏析】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赏析】诗中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