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教案5

文档属性

名称 《天净沙 秋思》教案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1 19: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 :1、介绍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解本曲的主题思想, 并体会《秋思》的意境 。
3、学生当堂掌握对本曲的背诵默写
4、通过本节时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神 。
教学方式 :自学、点拨、引导、朗读、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想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佳作,被誉为“秋思之祖”。本节时通过分发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曲意,并在有感情诵读的基础上,领悟作品意境。从而初步掌握理解、鉴赏古诗文的方法。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三)、(四)中,实行分组竞赛的形式,一方面既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助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以力争上游为触发点,充分调动了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学过程(三)重于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设置“学生互评”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言简意丰,是以少胜多的佳作。它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意境非常丰富,极具感染力。因此,本节时设置教学环节(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选择表达形式,通过最拿手的途径,展示作品意境,从而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悟,以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 1、分发相关资料,布置课前预习
2、将全体学生分成8小组,学生可带 各自所需的用具
3、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1:配乐范读全曲,学生结合相关资完成 (3分钟)
△常识:1、关于元曲的常识
2、关于马致远的常识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学生齐读。
△学生判断马致远的这首元曲是属于散曲还是小令。教师解说题目。
(二)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领悟本小令的意境。(5分钟)
1、小令常用于写景抒情。学生齐读本小令,注意标划出作品中所写的景物。
2、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抓住曲中的“断肠人”,理解这些本是无情的事物被作者赋予的感彩。
(三)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并进行背诵、默写。(13分钟)
1、先请二三位学生试读。教师小结,指导,范读。学生分小组朗读。
2、请若干位学生配乐朗读,后再由学生互评。
3、分组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教师随时点拨、强调。
4、分组配乐试背,学生自背。
5、分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的同学背得多、背得流畅、背得感人、默得最快、默得端正。
(四)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秋思》的意境。(22分钟)
1、全班有感情的齐读作品。
2、分组竞赛——各小组讨论作品所展现的意境,并自行选择形式加以表达出来。看谁写(画)得妙。(形式一:写成一篇散文; 形式二:画成一幅图画)
3、学生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练,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5句,28个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如果你是马致远,你将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呢?(作业)
2、全班再次配乐背诵作品,注意体会意境,并读出感情。
附板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小令
写景 抒情
(深秋晚景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

作业:如果你是马致远,你将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