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透老王,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读懂作者,感悟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3、读出自己,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教学重点:读懂老王的艰难,领悟老王的善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教学设想以人物形象为核心,以读带教,在文本阅读中实现读者与老王、作者和读者自己的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印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另外,通过抓关键字、词或段解读文本的方法实现由关键句读懂全文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这是老王的画像,在这幅画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他满脸的皱纹,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他破旧的衣着,这是一个贫穷困苦的老人。…………
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可写老王的作家却不普通。她叫杨绛,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今天,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走进老王的世界。
一、读透老王
(一)速读课文1-4段,作者给了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生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填写老王档案
姓名:老王。(地位卑微)
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
家庭成员: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生理缺陷)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 (心境凄苦)
总结:由调查表的结果,同学们觉得老王生活情况如何?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生概括:苦)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二)阅读课文5-22段,说说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品质?
总结:同学们觉得老王的品质如何?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生概括:善)
(多媒体播放课件)
(三)重点赏析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关注并指导朗读课文第8段)
预设示例: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老王临死前呆板、僵直的状态,没有一点活气。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外貌)描写,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形。
(3)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像描写、比喻,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更加突出老王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行。
(4)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机械、不灵活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和人性上的善良。
(5)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情和敬重,他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知恩图报的人。
二、读懂杨绛
(一)这样一个善良、朴实的老王,文中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
(小组合作探究)
1、关心老王生活,同情老王身世:照顾老王的生意,和他一路说闲话,并付给他报酬
女儿送他鱼肝油
关切询问他能否维持生计
不让他白送鸡蛋、香油
总结:作者关爱老王,极富爱心,有人道主义精神。
2、真心实意的关心老王,“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充满“愧怍”之意。
(二)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中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那么杨绛真的就是大家说的那么幸运吗?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段文字,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多媒体补充背景)
师补充背景: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当时,杨绛的专职就是扫女厕,钱锺书被人剃成“十”字头,她则被剃成只有半边头发的“阴阳头”,后来又被挂牌游街,独生女儿身患重病,女婿自杀……
总结:作者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来说的:老王靠三轮为生,而作者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创作;老王无依靠,而作者有丈夫和女儿;老王居破屋,而作者不论屋多破,因为有亲人,那就是一个温馨的家。这仅有的满足感让作者感到了幸福,这就是杨绛先生淡定和从容的人生态度!
(四)真心实意的关心老王,老王去世后,作者怎么还觉得自己“愧怍”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总结:杨绛的愧怍,是知识分子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是精神灵魂的自我拷问,需要极大的勇气,杨绛先生的“愧怍”,令人肃然起敬。
三、读出自己
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样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生思考自由发言)
总结:文中的老王已去,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的老王,他们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伟大而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有一颗善良热忱的心。
不要让此类“愧怍”再延续,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无论以后你们身处何地,请永远记着: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四、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要求: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