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2 23: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步(第一课时)
一.本节课内容描述:
本节课位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本课知识结构图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候课
1.准备好课本( P23 )、课时练(打开P24)练习本(打开)、双色笔(脱帽竖放)。
2.保持安静、坐姿端正、精神抖擞。
3.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作者。
(二)课堂流程:
1.辅助环节:
(1)导入板题:
导入: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和家人一起散步,更是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去散步,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
板题:
散步
莫怀戚
(2)本节学习目标(同上)
(3)作者简介
莫怀戚,当代作家,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诗礼人家》、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5分钟后指名同学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2)先学:1.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时间到时指名后进生轮流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老师把学生读错的字板书在黑板左侧,并加注拼音。
(3)后教:
①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②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shà(霎)时 chāi(拆)散 委qū(屈) 分qí(歧) xìn(信)服
①水波lín lín( 粼 )( 粼 ) 各得qí(其)所
(4)自学检测(一):
①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拆散( ) 霎时( ) 分歧( ) 水波粼粼( )
wěi屈______ nèn______芽 áo______ 过 各得其suǒ______
chāi;shà;qí ;lín;委;嫩;熬;所
②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A相信并佩服。( 信服 )
B 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各得其所)
C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屈)
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课文,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写出答案要点,5分钟后指名同学回答(大胆、大方、大声)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四个人物 分别是:我、我的母亲、妻子、儿子)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 一家人散步的事件)
(时间:初春 地点:南方的田野)
3、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谁来解决?为什么是( )来解决?
(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
(③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 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 的。)
(2)先学环节:
①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A老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目光巡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每一个学生专心自学。
B进行行间巡视,了解学情: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学生自学的进度、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
C在巡视中注意纠正学生的行为,尤其走近后进生,了解学情并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②自学时间到后,老师及时叫停,采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全部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若少数同学完成则可适当延长自学的时间。若有个别学生没完成组长记下姓名,转入下一个环节。
(3)检测:
①指名学生回答。(学困生)
②若回答的不完善的地方,就请你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③若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再进行适时引导。
④学生同步做笔记,全部结束后,老师要组织学生消化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时间:2分钟。
(4)自学检测:(二)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散步的时间 初春
散步的地点 南方的田野上
散步的人物 我、母亲、儿子、妻子
散步的原因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散步的经过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散步的结果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
4.当堂训练:
要求: 认真审题 , 仔细思考, 书写规范, 独立完成。
限时10分钟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1)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塘(tánɡ) 委屈(qu) 分歧(zhī)
B.拆散(chēi) 熬过(áo) 散步(sàn)
C.粼粼(lín) 霎时(chà) 嫩芽(nèn)
D.稳当(wěn) 习惯(ɡuàn) 铺着(pū)
【答案】D
【解析】A项中“歧”应读qí;B项中“拆”应读chāi;C项中“霎”应读shà。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这景象真是美极了。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只有坚守公正,百姓才会信 服。
D.他俩在某个问题上有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望文生义,“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原句的意思是马的神情与颈部的美相互配合得很好,应该用“相得益彰”。A项,使用正确,“水波粼粼”指明净的波浪。C项,使用正确,“信服”指相信并佩服。D项,使用正确,“分歧”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3)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B. 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体现了父亲在儿子面前的威严。
C. 文章的结尾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
D.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这句话所描述的三种事物顺序不可颠倒
答案: B 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是觉得“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并非显示威严。
5、小结回归环节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做好知识,共性问题总结。
(2)回归目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对照目标找差距,落实堂清。
(3)布置课后“三习”工作。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