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苏洵 苏轼 苏辙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走近苏轼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念奴娇》赏析《定风波》赏析 高考链接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旷达的苏轼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故宮博物院藏书法欣赏苏轼《赤壁赋》墨迹书法欣赏念奴娇 · 赤壁怀古朗诵所见: 上阕:所想: 浪、故垒、乱石、惊涛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所忆:公瑾雄姿英发
自信破敌所叹:早生华发、功业未就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乱” 、 “穿” 写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
“惊” 写出浪涛的惊人的汹涌澎湃。
“拍” 传神地写出了巨浪猛烈地冲击着岩石的情状,就好像是有意而为之。
“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汹涌,场面的宏阔。夸张 对偶 比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由景及人 承上启下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绘周瑜什么形象?足智多谋指挥若定周瑜:
年龄:2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由此可见,作者在情感上倾向周瑜,是因为他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自己也能像周瑜一样能为国家干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观、失落、无奈之情?探讨消极?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几句的主语是谁?谁在“神游”,谁在“笑我”?周
瑜苏轼?合作探究绘奇景:雄伟壮阔颂周瑜:功成名就发感慨:壮志难酬怀古伤今定 风 波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苏东坡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诵读解词释句,整体感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形容微寒草鞋指遇雨的处所 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达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画线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讨论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思考学习技巧,分析效果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讨论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 (柳永)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豪放词特点情感内容:多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心,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感特征:大气磅礴
气势雄壮
写景特征:大处着笔、视野开阔
气象恢宏抒情方式: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一泻千里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高考链接
09年北京卷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D 解析: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从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达观、豪迈的胸怀; “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