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哈姆莱特》导读 一、作者简介
二、内容提要
三、电影改编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虽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国谚语莎士比亚故乡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无事生非》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William Shakespeare二、内容提要 (一)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
霍拉旭: 哈姆莱特的朋友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亚: 波洛涅斯女儿
哈姆莱特心上人
国王: 哈姆莱特叔叔
王后: 哈姆雷特母亲
William Shakespeare(二)五幕剧情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上演于1601年。取材于1200年丹麦史三、剧作改编《哈姆莱特》(1948年,公认的最经典版本,荣获威尼斯金狮奖和第2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5项大奖。)
《哈姆莱特》(1986年,伯格曼执导,以现代人的眼光,呈现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哈姆莱特)
《狮子王》(1994年,动物界中的“哈姆莱特”、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动画片、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
《哈姆莱特》(1996年,肯尼思·布莱纳格执导,对莎翁台词未做任何删减,汇聚了众多大腕。导演和主角凯尼斯·布拉纳被公认为当代莎剧的最权威诠释者。
《哈姆莱特》(2000年,现代版的王子复仇记,麦克·阿尔默瑞德执导)
《夜宴》(2006年,冯小刚导演)《哈姆雷特》的影响这是上海人艺演出的京剧《哈姆雷特》William Shakespeare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第一课时请准备好你的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导学案反馈存在问题: 1. 对人物分析不够准确、全面
2. 对动作化的语言理解不够准确
解决措施: 1. 熟悉剧本内容,查阅相关背景知识
2.回归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
2、品味课文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3、学习品评戏剧人物的方法。William Shakespeare自主学习---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William Shakespeare 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控制好讨论节奏。
2、强帮弱,“兵教兵”;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3、集体讨论,解决疑难,整合智慧;做好勾画,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
分层目标:B层点评 A层质疑 C层或B层展示
注意: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对戏剧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回归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内容:合作探究一、二、拓展题
要求:积极参与,快速高效。
讨论:智慧+合作+探究点评:解题+析题+规律总结 总结规律 踊跃质疑 让生命在积极的探索中得到提升!合作探究一 列出剧中的矛盾冲突,分析矛盾冲突的意义,概括戏剧的主题。合作探究二 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请举例说明。注: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个性化的语言哈姆雷特的语言: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克劳狄斯的语言:
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William Shakespeare合作探究三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文学史的意义:
高度的典型性。是近代欧洲文学中最早的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人物形象之一;也是近代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个人反抗社会,个人与社会冲突,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著名艺术典型。
社会意义:
哈姆莱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说明新兴资产者在诞生时期,在为他们的统治打基础阶段,是具有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时表明,社会的任何改革和推进都来之不易,都要经过反复斗争,甚至付出血的代价。
人文主义的悲壮颂歌讨论: 哈姆雷特最终与对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分析其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问,AB层必做,C层同学选做)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William Shakespeare关注社会 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到种种挫折或强势力的侵扰,我们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斗争。 一名在美国的中国女留学生,饱受了房东在肉体、精神上非人的折磨,为替自己讨回公道,她在十年内上告了无数次,最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赢了这场官司。(法律)
让生命在自由的空气中快乐地成长! 学科班长小结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