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3.2.2 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的应用(习题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3.2.2 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的应用(习题课)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0: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2.2 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的应用(习题课)
一、与抛物线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1、 设点P(x,y)(y≥0)为平面直角坐标系Oxy内的一个动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点P到定点M的距离比点P到x轴的距离大.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若直线l:y=kx+1与点P的轨迹相交于A,B两点,且|AB|=2,求实数k的值.
[解] (1)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则|PN|=y,由题意知|PM|-|PN|=,
∴ =y+,化简得x2=2y.故点P的轨迹方程为x2=2y.
(2)由题意设A(x1,y1),B(x2,y2),
联立消去y化简得x2-2kx-2=0,
∴x1+x2=2k,x1x2=-2.
∵|AB|=·=·=2,
∴k4+3k2-4=0,又k2≥0,∴k2=1,∴k=±1.
归纳小结:求与抛物线有关的轨迹的方法及步骤
(1)方法: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相关点法)及参数法;
(2)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二、与抛物线有关的定点(定值)问题
例2、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1,0),O为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C上异于O的两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若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求证:直线AB过定点.
[解] (1)因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坐标为(1,0),所以=1,所以p=2.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2)证明:①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
设A,B,
因为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化简得t2=32.
所以A(8,t),B(8,-t),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x=8.
②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kx+b(k≠0),A(xA,yA),B(xB,yB),
联立方程消去x化简得ky2-4y+4b=0.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AyB=,
因为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
即xAxB+2yAyB=0,
即eq \f(y,4)·eq \f(y,4)+2yAyB=0,
解得yAyB=0(舍去)或yAyB=-32,
所以yAyB==-32,即b=-8k,
所以y=kx-8k,即y=k(x-8),
综上所述,直线AB过x轴上一定点(8,0).
归纳小结:求与抛物线有关的定点问题的步骤
例3、 已知抛物线C:y2=2px(p>0),过点(2,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且·=2.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点M坐标为(-2,0),直线MA,MB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为定值.
[解] (1)设l的方程为x=my+2,A(x1,y1),B(x2,y2),
由得-my-2=0.
所以y1+y2=2pm,y1y2=-4p.
所以·=x1x2+y1y2=eq \f(y,2p)·eq \f(y,2p)+y1y2=4-4p=2,
所以p=,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x.
(2)证明:因为M坐标为(-2,0),
所以+=+

=eq \f(yy2+yy1+2(y1+y2),y1y2)
=,
由(1)可得y1+y2=m,y1y2=-2,
所以+=0为定值.
归纳小结:求与抛物线有关的定值问题的步骤
    
三、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例4、 如图,已知直线l:y=2x-4交抛物线y2=4x于A,B两点,试在抛物线AOB这段曲线上求一点P,使△PAB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解] 由解得或
由题图可知,A(4,4),B(1,-2),则|AB|=3.
设P(x0,y0)为抛物线AOB这段曲线上一点,d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则d==·eq \b\lc\|\rc\|(\a\vs4\al\co1(\f(y,2)-y0-4))=|(y0-1)2-9|.
∵-2∴d=[9-(y0-1)2].
从而当y0=1时,dmax=,Smax=××3=.
故当点P的坐标为时,△PA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归纳小结;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的思路
求抛物线最值的常见题型是求抛物线上一点到定点的距离的最值、求抛物线上一点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最值.解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进行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的转化,数形结合,利用几何意义解决;二是利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进行消元代换,得到有关距离的含变量的代数式,以目标函数最值的求法解决.    
例5、如图,已知点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F且斜率存在的直线交抛物线C于A,B两点,点D为准线l与x轴的交点,则△DAB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由抛物线C:y2=4x可得焦点F(1,0).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1)(k≠0).由可得k2x2-(2k2+4)x+k2=0,则x1+x2=2+,x1x2=1,∴|AB|=·=·=.点D(-1,0)到直线AB的距离d=,
∴S=d·|AB|=·=4>4,  ∴△DAB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为(4,+∞).
[答案] (4,+∞)
归纳小结:解决抛物线中的范围问题应考虑的五个方面
(1)利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随堂小练
1.设A,B是抛物线x2=4y上两点,O为原点,若|OA|=|OB|,且△AOB的面积为16,则∠AOB等于(  )
A.30° B.45°
C.60° D.90°
2.已知定点F(1,0),动点P在y轴上运动,点M在x轴上,且·=0,延长MP到点N,使得||=||,则点N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由于||=||,则P为MN的中点.设N(x,y),则M(-x,0),P,由·=0,得·=0,所以(-x)·1+·=0,则y2=4x,即点N的轨迹方程是y2=4x.
答案:y2=4x
3.已知动点P在y轴的右侧,且点P到y轴的距离比它到点F(1,0)的距离小1.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斜率为-1且不过点M(1,2)的直线交C于A,B两点,直线MA,MB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0.
解:(1)依题意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除原点),其焦点为F(1,0),准线为x=-1,
设其方程为y2=2px(p>0),则=1,解得p=2,
所以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是y2=4x(x>0).
(2)证明:设直线AB:y=-x+b(b≠3),A(x1,y1),B(x2,y2).
由得y=-+b,即y2+4y-4b=0,
Δ=16+16b>0,所以b>-1,y1+y2=-4,
因为x1=eq \f(y,4),x2=eq \f(y,4),
所以k1+k2=eq \f(y2-2,\f(y,4)-1)+eq \f(y1-2,\f(y,4)-1)
=eq \f(4(y2-2),y-4)+eq \f(4(y1-2),y-4)
=+==0.
因此k1+k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