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2 23: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
一、选择题(共20分)1~14每题均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1分)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是(  )
A.推广清洁能源 B.汽车尾气净化
C.控制工地扬尘 D.使用空气香薰
2.(1分)氢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N B.Ne C.H D.He
3.(1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二氧化碳
4.(1分)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1分)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还原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吸附性
6.(1分)自来水生产中,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试剂是(  )
A.活性炭 B.氯气 C.砂石 D.明矾
7.(1分)Na2CO3中原子团的名称是(  )
A.三氧化碳 B.碳酸 C.碳酸根 D.碳氧根
8.(1分)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煅烧大理石
B.硫的燃烧
C.向生石灰中滴加水
D.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9.(1分)一定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操作是(  )
A.边升温边加压 B.边降温边加压
C.边升温边减压 D.边降温边减压
10.(1分)室温下,将pH为12的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化可能是(  )
A.变小为10 B.变小为2 C.基本不变 D.变大为13
11.(1分)为了使酒精充分燃烧,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纯氧替代空气 B.使用固体酒精
C.将酒精加热为酒精蒸气 D.将酒精喷成雾状
12.(1分)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13.(1分)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别取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依次加入到试管底部并混合均匀
B.由上至下,从右向左组装仪器
C.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D.反应停止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14.(1分)关于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kg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g
C.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2倍
D.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二.15~17每题均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2分)对金刚石和石墨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
B.碳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
C.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相似
D.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
16.(2分)如图是电解水时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纵坐标中“y”表示的物理量(单位)可能是(  )
A.消耗掉水的物质的量(mol)
B.消耗掉水的体积(mL)
C.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mol)
D.常温常压下,生成氢气的体积(L)
17.(2分)实验室二氧化锰中可能含有炭粉,若直接与大量氯酸钾加热,炭粉在大量氧气中燃烧,引起爆炸,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A.8KClO3+MnO2+12C8KCl+12CO2↑+MnO2
B.8KClO3+2C8KCl+2CO↑+11O2↑
C.8KClO3+C8KCl+CO2↑+11O2↑
D.8KClO3+15C8KCl+9CO↑+6O2↑
二、简答题(共30分)
18.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①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如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待气体收集满后关闭活塞,装置内液面将由x降至    处(选填“y”或“z”),此时装置内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该合成中的第一步是先将二氧化碳转换成甲醇(化学式为CH4O),这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甲醇是由    种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    ,1mol甲醇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③该合成的最后一步是将碳水化合物合成为淀粉,该人工合成淀粉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和    元素。
19.卓筒井手工制盐的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①“Ⅱ汲卤”获得卤水为悬浊液,溶液部分中氯化钠的浓度为7%,下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氯化钠的溶解度(g/100g水) 36.0 36.6 37.3 38.4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    ,该卤水的溶液部分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Ⅲ滤卤”与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分离溶液和    。
③“Ⅳ煎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加热卤水,除去其中的溶剂,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步骤和实验操作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原理相似。
④当地人利用工具将卤水在室外风吹日晒一段时间后,浓度可提高至约17%,该步骤称为“晒卤”,应位于步骤    (选填“Ⅱ”、“Ⅲ”或“Ⅳ”)之后,请比较卓筒井手工制盐中“晒卤”和“煎盐”,两者的原理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20.实验室利用6.4g铜网制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①关闭弹簧夹K,点燃酒精灯,铜网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打开弹簧夹K,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并控制蒸馏水流速平缓,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B中铜网表面的现象是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C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装置D的作用是    。
④为了能重复使用铜网,有人建议将铜网取出并称量,若质量    6.4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说明铜网表面残留氧化铜,需完全除去后才能重复使用,你是否同意该方案,并阐述你的理由    。
21.实验室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
①欲配制100g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取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    mL。
②含0.04mol溶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能产生多少克的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该剩余气体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1~14每题均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
1.【解答】解:A、推广清洁能源,能改善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B、汽车尾气净化,能改善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C、控制工地扬尘,能改善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
D、使用空气香薰,空气中的污染物没有除去,不能改善空气质量;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Ne是氖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氢的元素符号是H,故选项正确。
D、He是氦元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包括氖气)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氮气。
故选:B。
4.【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故选:D。
5.【解答】解:A、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但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A不合题意;
B、加氯气,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故B符合题意;
C、砂石可以起到过滤作用,除去水中的较大难溶性杂质,但不能用明矾对自来水杀菌消毒,故C不合题意;
D、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但不能用明矾对自来水杀菌消毒,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Na2CO3是碳酸钠的化学式,含有的原子团的名称是碳酸根。
故选:C。
8.【解答】解:A、煅烧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一定能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操作是边降温边加压。
故选:B。
10.【解答】解: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室温下,将pH为12的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但不可能小于7,观察选项,A符合要求。
故选:A。
11.【解答】解: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均能促进燃料的燃烧。因此用纯氧替代空气、将酒精加热为酒精蒸气、将酒精喷成雾状均可使酒精充分燃烧;而使用固体酒精不能使酒精充分燃烧。
故选:B。
12.【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可以由一种分子构成,如氧气等;故选项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可以由一种分子构成,如二氧化碳等;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中最少有两种分子,不可能由一种分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可以由一种分子构成,如水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与氯酸钾不相等,且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管,故错误;
B、由下至上,从左向右组装仪器,故错误;
C、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收集,故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故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故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故错误;
C、据所学可知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不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2倍,故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可以计算得到两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质量越大,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正确;
故选:D。
二.15~17每题均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元素都以游离态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组成元素均为碳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6.【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纵坐标中“y”可表示消耗掉水的物质的量(mol),故选项正确。
B、横坐标表示的是氧气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不能表示消耗掉水的体积,故选项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纵坐标中“y”可表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mol),故选项正确。
D、横坐标表示的是氧气的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大约是22.4L,纵坐标不能表示生成氢气的体积,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17.【解答】解:实验室二氧化锰中可能含有炭粉,若直接与大量氯酸钾加热,炭粉在大量氧气中燃烧,氯酸钾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KClO3+C8KCl+CO2↑+11O2↑。
故选:C。
二、简答题(共30分)
18.【解答】解:①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如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待气体收集满后关闭活塞,装置内液面将由x降至z处,即固体和液体分离,此时装置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z;大于。
②将二氧化碳转换成甲醇,属于化学变化,甲醇是由3种元素(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32g/mol,1mol甲醇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故答案为:化学;3;32g/mol;6.02×1023。
③该合成的最后一步是将碳水化合物合成为淀粉,该人工合成淀粉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是因为碳水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答案为:碳。
19.【解答】解:①由表中数据可得出: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100g水,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获得卤水为悬浊液,溶液部分中氯化钠的浓度为7%,所以该卤水的溶液部分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②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Ⅲ滤卤”与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分离溶液和不溶性杂质;
③“Ⅳ煎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加热卤水,除去其中的溶剂,CH4燃烧的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该步骤和实验操作蒸发结晶的原理相似;
④当地人利用工具将卤水在室外风吹日晒一段时间后,浓度可提高至约17%,该步骤称为“晒卤”,应位于步骤Ⅱ之后,请比较卓筒井手工制盐中“晒卤”和“煎盐”,两者的原理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有:“晒卤”和“煎盐”都是将水蒸发;“晒卤”增大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蒸发结晶利用溶剂的蒸发得到了晶体。
故答案为:①36.0g/100g水;不饱和;
②不溶性杂质;
③CH4+2O2CO2+2H2O;蒸发结晶;
④Ⅱ;“晒卤”和“煎盐”都是将水蒸发;“晒卤”增大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蒸发结晶利用溶剂的蒸发得到了晶体。
20.【解答】解:①关闭弹簧夹k,点燃酒精灯,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②打开弹簧夹k,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并控制蒸馏水流速平缓,目的是将锥形瓶中的一氧化碳缓缓排出;B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铜网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CaCO3↓+H2O,故填:将锥形瓶中的一氧化碳缓缓排出;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③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贮存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
④根据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可知,每128份质量的铜完全反应生成160份质量的氧化铜,所以将铜网取出并称量,若质量大于6.4g,说明铜网表面残留氧化铜,但除表面的氧化铜不合理,理由是实验过程中需加热铜网使其转化为氧化铜,所以不需要除去铜网表面残留的氧化铜。
故答案为:①2Cu+O22CuO;
②将锥形瓶中的一氧化碳缓缓排出;铜网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③贮存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
④不同意,因为实验过程中需加热铜网使其转化为氧化铜,所以不需要除去铜网表面残留的氧化铜。
21.【解答】解:(1)设需取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为v。
100g×3%=v×1.0g/mL×10% 解得:v=30mL
(2)0.04mol的过氧化氢的质量=0.04mol×34g/mol=1.36g,
设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1.36g x
解得:x=0.64g
答:能产生0.64克的氧气。
(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反应结束后,收集发生装置内剩余氧气的方法是:将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加水将氧气排出,再利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1)30;
(2)0.64g;
(3)将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加水将氧气排出,再利用排水法收集。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