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第五课(作文):
《永葆童心》(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知本单元每篇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每篇文章思想内容。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中的人物故事。
2、比较本单元各篇文章,理清文章主题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人物思想、性格、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语言风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读后给自己带来的认识、理解、感受。
3、整理自己的童年趣事,找出能唤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的玩具、照片等物品,再现自己的童年故事。
4、请学生在课外收集、查找不同时代的反映童年生活的文章,并与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比较。
有关课程标准: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人生体验。
写记叙性文章,内容新颖,充实具体。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由人及己,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成长”,展望未来。
2、通过回顾课文、复述课文、交流心得和写作,了解童年生活的趣味性、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
3、通过相听、说、读、写活动,记录、珍藏自己的童年,体会语文与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评价任务:
1、不同孩子的童年生活的趣味、独特和丰富进行比较,感受童年之美。
2、互说童年往事,让同学的思绪飘入童年。
3、书写童年往事,互读文章,相互评价,班级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尽管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很多往事,但有关儿时的回忆却往往清晰如昨天,因为长大后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所以说,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可笑而更可爱的童真、童趣、童心会让再荒凉的沙漠也化作美丽的风景。《雪地贺卡》、《捡麦穗》、《童年絮味》等课文都在印证着童年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唤起童年的记忆,永葆童心。
二、回顾作品
回顾第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比较、讲述相关内容及故事。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有关童年记忆的。在这些童年记忆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有哪些事情?请用你最生动的语言给大家讲述出来。
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思考、比较、合作交流。如学生会说
A、在泥墙根捉虫子,拨何首乌,吃覆盆子。
B、在百草园中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C、雪地捕鸟。
D、在三味书屋的小园子中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味蚂蚁。
再找学生展开复述,教师提示,其他人则补充遗漏的部分。讨论什么地方可以省略,什么地方不可省略;哪些句子是有趣的,哪些句子是特别有趣的。
教师小结,通过复述课文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童年的乐趣,这也是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
2、选择本单元另外一篇故事如《童年絮事》开展上述表达交流活动。
3、阅读下面的语段,谈谈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童心童趣。(幻灯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同学齐读、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这一段文字中写的植物和动物都是儿童很容易关注的东西,特别是翻开断砖找虫子的情景,几乎我们都做过类似的事情;拔何首乌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天性;品尝覆盆子也很有趣,要避开刺才能采摘的到。
三、讲述童年故事
有同学说:童年就是腿下夹着一根木头棒子满院“开车”,童年就是在一堆堆麦秸中捉迷藏,童年就是扎着满头小辫全村串门。你印象中的童年是什么?
小组同学讲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尽量与众不同。各组推荐二三位讲得最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
四、再现童年时光
(一)把你或同学讲的故事,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比如,儿时的乐园、快乐的游戏、心爱的玩具,或者值得回忆的读书生活、听故事的经历。在故事里,可以有童年的欢乐,也可以有烦恼,哪怕是梦幻也行。
要求: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字体工整,卷面整洁。③必须是自己真情的流露,要展示自己童年的稚气、顽皮和率真。
(二)交流、感受、分享、欣赏同学们的习作。
1、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两人在班内朗读交流。
2、班内交流、评价。
3、小结。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
4、学生再修改定稿。稿件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
五、课堂小结
永葆童心这项写作活动贯通了“听”、“说”和“写”。除了常规的指导外,要把握如下要点:写作题材的“限”与“不限”。主题必须是童年、童心,这是限;可以写欢乐、烦恼、梦幻……这是不限。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和区别。这当然不是学生通过一次两次写作练习就可以完全掌握的,本次的重点,是让学生先讲故事,再写文章,形成比照,感性地认识到:“口说”与“写作”在内容事实、思想感情、趣味格调上是一致的,但在结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法上有差别。
观察周围世界, 展示心迹,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