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普通高中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地理试卷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城镇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
7、图示区域内城镇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A.沙漠向南部山上扩展 B.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C.交通线布局发生改变 D.地形限制古代城镇发展
1、“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因这句话走红网络。理塘县
8、图示区域城镇分布的变化,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地处川、藏、滇交界之地,海拔 4015 米,旅游资源丰富,饮食以糌粑、酥油茶为特色。丁真家乡属于( )
A.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B.区域水土流失加剧
A.四川盆地文化 B.云贵高原文化 C.内蒙古草原文化 D.青藏高原文化
C.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D.城市环境污染加重
2、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图是我国特高压输电线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9-10 题。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9、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雷雨是指湿度较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
A.我国能源总量丰富,人均贫乏
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据此回答问题。
B.我国西部和北部能源丰富
3、推测中纬度海洋地区发生热雷雨频率较高的时段是( )
C.我国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A.夏季的午后 B.秋季的午后 C.夏季的夜晚 D.秋季的夜晚
D.我国以煤炭、水能、核能为主要能源
4、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
10、有关特高压技术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A.可以解决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苏州 GDP 是 19 236 亿元。图 1 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组成图,图 2 为上海市
B.可以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
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 5-6 题。
C.可以缓解工业发展受能源地域的限制
D.可以促进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 11-12 题。
11、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C.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12、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
5、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最可能开始于( )
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6、苏州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完成 13-14 题。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
13、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C.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D.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
A.6月 B.7 月 C.8 月 D.9 月
姓名: 班级: 考号: .
装订线 装订线
14、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中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B.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应商。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此完成 21-22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图,回答
题。
15-17 题。
21.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15、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A.①种草护坡 B.②打坝建库
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广泛用于( )
C.③平整土地 D.④修筑梯田
A.农业中的精准施肥 B.城市管理的规划设计 C.植物健康状况把脉 D.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16、“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
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 23-25 题。
C.地表水下渗 D.蒸发
23、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发生的
1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变化有( )
A.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B.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 、“林下的珍馐” 。生长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在海拔 2 900~3 800 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
⑤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茸,每年的雨季,松茸便从黝黑的泥土中破土而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右图为林芝地区
24、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8-20 题。
( )
18、林芝地区山民采挖松茸的时间集中在(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A.1~3月 B.4~6月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C.7~9月 D.10~12 月
25、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
19、林芝地区出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①高山林立,森林密布 ②河谷宽广,地形平坦 ③水汽丰沛,降水丰富 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20、过度采挖松茸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破坏地表结构,引发水土流失 ②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减少
③松茸数量减少,生长环境破坏 ④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共 50 分) (1)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4 分)
26、如图所示,图 1 为湖北省地形图,图 2 示意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16 分)
(2)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的措施。(4 分)
(3)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运输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形式向外输出能源?这种形式有何
好处?(6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 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
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
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
(1) 说出湖北省的地形特征。(4 分)
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
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2)江汉平原河湖纵横,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简述江汉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
(8 分) 材料二: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如图)
(1)日韩产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 分)
(3)武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武汉最早的汽水厂、第一个电灯公司等入选首批工
业遗产目录,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进程。描述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的主要分布特点。
(4 分)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
些?(8 分)
27、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有哪些?(4 分)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4 分)西宁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地理答案
1-5 DDCAC 6-10 DBABC 11-15 BDCAD 16-20 BACBD 21-25 CAACB
26、(1)(4分)
地形: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或: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2)(8分)
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
(3)(4分)
多分布在城市西部,沿着河分布,分布在城市二环以外的地区。
(1)(4分)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2)(4分)
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
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任答两点)
(3)(6分)
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对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任答两点)
28、(1)(4分)
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任答两点)
(2)(8分)
距离日韩近;经济在全国相对较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任答四点)
(3)(4分)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耗能工业
(4)(4分)
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这社会治安混乱;经济收入短期内出现下降;国内生产困难(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