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4 07: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3年3月,宋教仁案
1912年3月,袁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9月,袁祭孔大典
1914年12月,《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10月,袁“劝进”当上皇帝
1916年1月,中华帝国,洪宪帝制
1916年3月,取消帝制;6月袁去世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与他国;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时间 袁世凯 革命党人 结果
1913年
1915年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思考1:革命党人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护国战争
刺杀宋教仁
取消帝制
失败
思考2: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专制独裁、民国名存实亡
(二)护国战争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派系 军阀首领 控制区域 依靠列强
直系 直隶及长江中
下游的苏、赣、
鄂等省
皖系 皖、浙、闽、鲁、
陕各省
奉系 东北三省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冯国璋
英美
段祺瑞
张作霖
日本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1)第一次府院之争:黎元洪 VS 段祺瑞
(2)第二次府院之争:冯国璋 VS 段祺瑞
——北洋军阀内部争权夺利
VS
VS









总统府( 英美扶植 ) VS 国务院(日本扶植)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


复辟时穿朝服的溥仪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
4、护法运动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南下议员组成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南北军阀议和,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



材料1:
孙中山:“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思考1】怎么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材料2: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思考2】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②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③说明: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
4、护法运动
5、参加“一战”
(1)目的:
(2)结果:
(3)贡献: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中国收回德奥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中国劳工承担最艰苦、最繁重的战勤任务,
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一战”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原因:①②③④
2、表现: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①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民族企业迅速壮大。
(荣氏兄弟)
1、原因:①②③④
2、表现:①②
3、影响: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0.1%
60.9%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①资金少、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薄弱,行业比例失衡;
②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③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根据材料所示,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社会生活新气象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概况:
①兴起:
②阵地:
③代表人物: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钱玄同、刘半农……
民主不仅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
02
科学(赛先生)
Science
民主(德先生)
Democracy
核心: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1、原因:①②
2、概况: ①②③
3、内容: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要拥护“德先生” 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封面人物介绍:
“卡耐基,美国钢铁大王。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目的:
鼓励青年积极进取,艰苦奋斗。
民主、自由、平等
法语:新青年
封面人物介绍:
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主题: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
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胡适《尝试集自序》
《蝴蝶二首》节选
[唐]徐夤yín
缥缈青虫脱壳微,
不堪烟重雨霏霏。
鸣蝉性分殊迂阔,
空解三秋噪夕阳。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原因:①②
2、概况: ①②③
3、内容:(1)(2)
4、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状元桥》第75页
B
《成才之路》第77页
【拓展】结合图片,请简述中国逐步实现近代化的历程。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器物
制度
思想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