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6: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28分)
1. 在反应 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A. B. C. D.
2. 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B. C. D.
3. 对于化学方程式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B. 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 化学中常常出现"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 "的事实是
A. 水与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B. 硫粉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二氧化硫
C. 锌片与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D. ,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固体能得到 氯化钠溶液
5.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6. 物质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生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7. 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8. 对于图示 理解错误的是
A.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 可用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 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9.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
A. 的盐酸用 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B. 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克食盐溶于 克水中能形成 克食盐水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0.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氧气 ,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该化合物中
A.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11. 铜器表面的铜绿受热易分解,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2. 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
C. D.
13.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 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 ,则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4. 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28分)
15. 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2)请计算 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
16. 请写出 的四种读法:

17.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 和 的固体混合物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试求:
(1)表中 值为 。
(2)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18. 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氨。 年化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分别表示 、 、 。观察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序号排列)。
1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不仅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而且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现有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而氨燃烧时生成 和 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 的高压和 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为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催化剂)。
氨很容易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 ,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 ,均可将其液化。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 常温下需要 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 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氨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1)化石燃料燃烧都会生成 的原因是 。
(2)传统合成氨的原料是 。
(3)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过程合理的顺序是 。A.⑤④①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①②③
(4)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 。
(5)下列对于氨描述正确的是 。
A.氨燃烧生成 和
B.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但无毒
C.氨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D.氨可以被植物吸收
20. 【 房山二模 】洗涤剂中的化学。
资料:“漂白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
(1)“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单质。该气体由 元素组成。
(2)“洁厕灵”可以有效清除污垢,除去异味。它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在题给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2. D
【解析】通过题目可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该气体不可能含有 、 元素,故排除了A、B选项,而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排除了C选项。
3. B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宏观上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微观上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量的关系上表示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B不对。
4. B
【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水与 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 可知, 硫粉在 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 二氧化硫;故正确;
C、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不正确;
D、向 的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 ;故不正确。
5. C
6. B
7. B
【解析】A、图A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增大,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A不正确;
B、图B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变,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相符;故B正确;
C、图C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增大直到反应完成后质量不再改变,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C不正确;
D、图D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待一段时间后质量开始减小,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8. C
【解析】物质有分子直接构成的,也有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属。
9. B
10. C
【解析】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 的质量为:。
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11. A
12. B
【解析】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和 ,生成 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增大,直至将铝片消耗完,不再放出 ,故A正确;容器中生成 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增大,反应完毕后,再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虽然增加,但因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容器中溶液质量增加幅度会减小,故B错误;铝片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且最终完全溶解,故C正确;容器中的铝片由单质变为 ,铝元素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正确。
13. C
14. B
【解析】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变,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相符;故B正确。
第二部分
15. (1)
【解析】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 个,氧原子都是 个,反应前氮原子是 个,反应后应该是 个,因此横线上的化学式应该是 。
(2) 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解析】解:设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begin{array}{c} \ce{2N2H4 & +& N2O4& =3N2 +4H2O},\\
64& & 92\\
3.2\ \rm kg& & x\\
\end{array}\)


答:需要助燃物 的质量为 。
16. 宏观: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 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氢气分子和 个氧气分子;
物质的量定量:每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氢气和 氧气;
质量定量:每 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氢气和 氧气。
17. (1) ;
【解析】由 和 可知加入 水最多溶解 ,
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 为 ,
则第三次加水后 完全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 ,则 ,
原混合物中 为 。故答案为:;
(2) 可制得氧气 克。
【解析】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解之得:
答:可制得氧气 克。
18. (1)
(2) ①②③⑤④
【解析】图①中的分子仍为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且反应物分子还没接触到催化剂,此图应表示反应最初的过程;
图②中分子仍然为原反应物的分子,和图①相比较,可判断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图③图所示为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原子,此图应该是变化中分解成原子的一个过程;
图④中形成了氨气分子,应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图⑤表示出新分子与催化剂分离,应为变化过程的最后环节;
由以上分析可知,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①②③⑤④。
19. (1) 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2) 氮气和氢气
(3) D
(4) 常温加压,或常压降温
(5) ACD
20. (1) 氯
【解析】“漂白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漂白精”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单质,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有毒气体单质为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
(2)
【解析】大理石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1页(共1 页)